第369章(1 / 7)

故地重游,感慨良多,不管再怎么感慨,却总是在走的,于是,郑勇还是与王玉兰和杨静茹依依惜别了,特别是杨静茹竟然身体有了残疾,这让他很是疼惜,总想着要帮一帮她,对她好一些。

只是一到了南京,又是什么事情都忘了,因为,谈判也已经结束了。

这谈判其实本就是中方对罗方施加的一些恩惠,他们基本上也没有多少话语权,只是送来了一个公主而已,还是他们想把这个内祸内甩出来,让郑勇做他们的便宜接盘侠,虽然这大洋马很烈,让郑勇有了一些训服上的冲动感觉,可是,这后宫之中有太多的女人焦渴以望,他也不能涝一块地旱一块地吧,还是尽可能的雨露均沾吧。

而在与罗斯国谈判结束,要进行正式的签字时,忽然罗斯国派来了特使,这是他们沙皇的特使,送一罗斯国的国书来,国书的意思就是沙皇希望能亲自出席两国结盟的仪式,并向中国提出了几个签约地点。

例如:乌拉尔山口,这是两国的交界处,如果在那里建一座高台也是可以的,只是距离南京太远了。

再就是在罗斯国都到中国的国都量一下,寻找一个中间点,然后建台子,这样也可以。可是,郑勇觉得不好,这什么意思,要平分两国都之间的疆域吗?这种隐含的概念万万不可出现,所以,郑勇直接就会否了。

最终他想了,就在北京吧,北京有一个天坛,中国帝王祭天之所,神圣无比,而且,这地是曾经的中国国都,但是,现在不是,这种似是而非的地方更好用一些。让罗斯的沙皇到北京来,两国的皇帝就在天坛之上,向天起誓,定下两国的盟约,如此也足见中国的重视程度了。而北京毕竟曾是中国的首都,而且,现在也还叫北京,其实也隐含有国都的意思,如此,沙皇来了,那就相当于他从自己的国都来到了中国的国都签这份协议,这也说明了中国的在份协议中的主动地位。

郑勇定下了自己的决定,立即召集了一次**.协商紧急会议,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郑勇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并加以了说明。

与会者立即开始了讨论,研究,协商,妥协,促进……等等,三天之后,终于获得了三分之二的支持,也算是顺利通过了。

于是中国的一份国书发向了罗斯国,国书是用中罗双语写的,这是因为罗斯国内并没有适合的翻译人才,中国也就直接在国书中代劳了。

如此,北京就开始忙活了起来,不管是皇宫还是天地双坛,太庙等等标致性的建筑都要修缮一下,在这样的一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