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1 / 7)

杨嗣昌**了,这件事情对于崇祯来说影响太大了,就相信人来说,崇祯对于杨嗣昌的信任投资是最多的,可以说是下了血本,然而,却闹了一个血本无归。

张献忠克襄阳,杀襄王;而李自成克洛阳把福王都给煮着吃了,一下子就死了两个宗室藩王,杨嗣昌彻底绝望了,上了折子求死,但是,崇祯却并没有允许,因为,他还是希望杨嗣昌能把他的四正六隅之策,也就是他翻版的十面埋伏阵给搞下去,哪怕是能灭到张或李一股流贼也好。

然而,杨嗣昌却并不明白他的意思,而是最终自已把自己给吓死了。

这让崇祯既愤恨又心痛,杨嗣昌死了,让他有一种再无人可用的感觉,而事实也确实如此,杨嗣昌死后,崇祯朝就再也没有一个可以通盘规划的人才出现过。这杨嗣昌就算再有诸多不是,可是,有一点是可以信任的,那就是他做事考虑问题非常的周密谨慎,同时,他在剿贼这件事情上,也算是尽心尽力,至于没有办好,那只是个人能力以及现实环境的制约,而并不是他不想把事情做好。m.bīQikμ.ИěΤ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对杨嗣昌如此信任的原因了。

按说,洪承畴就比杨嗣昌的能力强,如果把两个人结合起来使用,杨嗣昌只负责指方向,而洪承畴负责去实践,那就会好的多。

当然,如果洪承畴在驻防辽东,那让孙传庭来和杨嗣昌搭档也是很不错的。

可是,这些都没有用处,因为,党争的原因,不要说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就是主和派之间也是有很多更小的派别的,就是这个党争,最彻底的把大明给搞烂了,他们根本就不问是非及朝政,而只是党同伐异,如此之下,崇祯自然也就难有作为了。

一个本就二把刀的皇帝,带着一群相互掐红了眼的大臣,再加上老天爷看着他们不顺眼降下灾祸,更加上关外还有一群饿狼的虎视眈眈,宗室的尾大不掉,仕绅的贪婪无度,社会矛盾已经都尖锐到了极点。这些因素加到了一起,大明不亡也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崇祯虽然忧心忡忡,连吃饭的心思都没有了,可是,此时,郑勇却是非常的得意,所谓心想事成,自已终于如愿以偿的把刘明月给明媒正娶进了郑家,如此,这刘文学刘右使,便算是被自已绑到战车上了。

看着红妆嫁衣的刘明月,郑勇把她抱在了怀里笑道:“这下可是满意了?”

虽然两个人早就已经是实质的夫妻了,可是,此时的刘明月却依旧羞得不行,只是低着头不敢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