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1 / 6)

因为华布和自行车热卖,郑勇的手里终于有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于是,粮食计划,立即开始实施。

他思索了好久,还是感觉粮食的价格很有可能会攀升,而华布的热卖,棉花今年都卖出了不错的价位,那明年呢?产量和种植面积一定会更大,那挤占了谁的空间,那就是粮食。

虽然同为纺织,棉布不会对蚕桑造成多大的影响,因为,丝绸除了国内的需求,还需要大量的出口的配额,所以,价格是非常稳定的。当然这也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郑勇不染指这一行业。

如果他郑勇真的大举杀进去,虽然不可能会造成如棉布场这样的大地震效应,可是,发几场洪水却是完全可能的,毕竟技术上自己已经占据了绝对的制高点。

郑勇现在真的有点飘飘然了,自己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优势,这一点投射到了商业上,自己是可以横着走的,只要他愿意,可以引起一个行业的地震。

当然,还是金融业,现在大明的钱庄那可不是一般的多,银票发行的如风似火,这里面的利益到底有多大,他自然是知道的,可是,现在他却并不想进入这一行业。为什么?因为,这些并不是第一和第二生产力。

郑勇首要的是进入到第一生产力,一定要能生产出东西出来,虽然大明的财富积累已经很不错,可是,却也没有超过大宋时的水准。由于太多的不合理社会结构,极大的制约了社会财富的积累速度,使得大明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力显得非常不足,只是一场干旱,就能逼出一系列的造反,而且,这造反还能越处理越大,可真是没有谁了。

大明整体上官僚系统,已经彻底的腐朽了,面对这么大的一团,改良太难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全部推倒重新开始。

而比文官系统更大的是军队,因为以文驭武,严惩的压制与削弱武将,虽然这一招从内部,大体解决了军事意义上的造反问题,可是,当内部的底层人造反,以及外部因此入侵时,国家依然是要亡的。

因此,大宋被外部所灭,而大明则是内外夹攻。

由此可见,宋太祖的办法,就是**的办法,一点用也没有,反而废掉了自己的一身武功,沦落为一个弱者。

如果大宋保持着大唐与大汉那时的武力值,都想一想吧,以大宋的经济与科技能力,一个大辽算什么?一个西夏算什么?而后来的金与蒙元有机会出现吗?更加上繁荣的航海业与商业,这就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全球扩张时代的开启模式啊。

可是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