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1 / 6)

无意之间,郑勇感觉自己又给老墨都弄了一个任务,刚刚自己还在关心他的身体呢,还让他注意休息呢,可是,给了他这个飞机的事情,他肯定会投入进去了,还休息个屁啊!

郑勇在房间里来回走着,懊恼着,暗骂自己是个**。

以后在这一方面可是要注意了,不能再透露什么新的东西给老墨了,这些已经不少了,如果他能把这些都弄好,那就已经是跨时代的事情了,其他的,等以后再说吧。当务之急是什么,斩首行动啊!如果这一件事情完不成,那之前的一切努力和计划,都会成为一场空。

郑勇头痛着,自己这个年龄真的太小了,就算是再过一年,也不过才十六岁啊。距离二十冠礼都还有四年呢,可是,时不我待啊,而这一次如果能狠狠打击一下清兵,对于大明朝的稳定,将会是战略性的,虽然大明朝已经腐朽的厉害了,可是,它却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以它的体量来对抗清兵,仍然是以大抗小,以多抗小,双方的强弱关系自然是清兵要强一些,但是,明朝体量大,人口众多,所以,双方应该大致是势均力敌的。

如此,就可以让大明朝与清兵对抗更长的时间,也因此,就会让大明朝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出来,让天下人都看得更加清楚,而这是让大明忽然就倒塌了,也因为如此,让很多的史学家,都把大明朝倒塌,归结为天灾,小冰河因此背了黑锅。

所以,这一次斩首行动意义十分的重大,如果能够成功完成,而各路明军再趁乱对入关的清兵进行一些切实的打击,让他们这次收获比较少,而损失非常大,这样的话,对于大明朝来说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而对于清兵来说,却就是当头一棒了。

后世在研究大明很突然的就倒塌,特别是没有能形成南北对峙,这种常见的局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江南过分的进入到了商品经济时代,由此,江南本是粮食的主要产区,却变成了商品的主要产区,而大量的粮食土地,也就是因此而转换成了与商品相关的经济作物。如此,在遭遇天灾时,粮食就明显的不足了,而粮食不足就造成了流民的产生,而明朝廷又对流民处置不利,让流民变成了流贼,于是,闯王出现了,大明朝开始从根子中腐烂了。

攻陷北京的是李自城,而不是多尔衮,而李自成又不具备一个**家的视野和心胸,小农思想让他最终一败涂地,拱手把大汉族的江山,让给了清人。这样的人居然还被吹成了英雄?真是一个大笑话!李自城张献忠罗汝才,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也可以说,陕西那一群农民起义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