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功在当代,也利在千秋(2 / 4)

而且!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一旦朱肃完成了这件事情,也就等于开了民智,让整个大明王朝的老百姓都有了智慧,会思考问题了。

这种事情,换做古代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都是绝对不允许的。

在他们看来,一旦给老百姓开了智慧,这样是非常不利于统治的。

聪明的老百姓,那可不是一个合格的老百姓。

在皇帝的眼中,他这个国家的老百姓,要是都处在懵懵懂懂的状态,那样就最好了,这样的话就方便统治。

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不会去多想。

而不是让他们做什么的时候,首先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对他们而言,又有什么好处呢?

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老百姓就容易失控。

这也是为何,在古代社会的文盲这么多,其实并不是这些君王,不想要让更多的人读书,更多的人明事理。

而是,害怕开民智之后,所引发的一系列后果。

还是懵懵懂懂的老百姓,更容易掌控一些,不会随随便便就搞事情。

为何会给那些读书人,这么多优厚的待遇呢?

就是因为这些读书人,并不是这么好糊弄,这么容易掌控,所以给他们这么好的待遇,一旦有了功名之后,还不收他们的税。

其实就是为了安抚这些读书人,然后,再将他们困在八股的牢笼之中。

这一下,就将所有人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在这之前,没有哪一个君王敢这么尝试。

即便是有了开民智的条件,这个条件,能够供养得起这么多读书人,也没有哪一个君王敢这么做。

一旦这件事情没有控制好,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商鞅。

就是他提出来的疲民,弱民,**政策,让后世的这些皇帝,一个又一个的学样,甚至于,这都成为了帝王之术。

这在封建王朝的皇帝来看,绝对是帝王之术。

但在后世之人的眼里,这特么就是一个愚蠢的不能再愚蠢的政策了。

老朱作为大明天子,他也是看过商君书的。

这些年来,他的所作所为,也采用了不少商君书里面的手段,虽然说老朱对老百姓还不错,那是因为,在老朱的眼里,大明的老百姓都是他们老朱家的奴隶而已,他还想要让大明的老百姓来供养他们老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