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出击!破开僵局的曙光(2 / 3)

是想着要把高顺给纳入麾下的原因所在。

在掌握八门金锁等谋略之施展,究竟需要哪些阵形以后,高顺就照着张辽所讲述的引导之法,进行人员的移转调度,一步一步地推演了起来。

这个过程很是繁琐,但问题并不是很大,所以高顺在短时间里面就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没有施展谋略的情况下,透过小规模的人员操演,复现了这些谋略的效果。

只是,随着人数规模的提升,透过阵形变换的方式复现谋略的效果之难度,也跟着呈几乎的方式增长,可其效果却呈阶梯式地下跌。

高顺试验了不知道多少次,才掌握其中的人员配比。wwω.ЪiqíΚù.ИěT

在解决这个问题以后,只能说他们的想法具备成功的可能性,真正的问题和难点还在后面。

敌人可不会傻乎乎地站在原地,看着你进行阵法的变换,如何让士卒在实战中一边进行攻防,一边完成身体走位,使阵形彻底施展开来,便成了其中的关键。

然后在解决这个问题以后,接下来就轮到士卒们在走过过程中的配合问题了。

怎么进行走位,怎么进行配合,需要联防的时候怎么做,需要夹攻的时候又该怎么做,诸如此类种种,不胜枚举。

也就高顺这种拥有一定的军事基础,练兵天赋又特别爆炸的人,才有办法在短时间里面将其理顺,并建构出一个又一个战术套路。

张辽虽然在练兵一道上也颇有建树,可要和高顺这种牛人相比,终究还是差了许多,这一连串的操作看得他瞠目结舌,不知道他到底该说些什么才好。

不过,张辽虽然做不到高顺这种依照需求无中生有的程度,在高顺将大体框架建构起来以后,照着高顺的规划帮忙进行操练,张辽还是可以做到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吕布、张辽和高顺做了简单的分工,吕布负责传授士卒武艺,让士卒熟悉钩镰枪的使用,张辽负责完成士卒们的战术配合之操练,至于高顺的部分,则在阵形变换的操演中,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

由于他们操练的士卒,都是从并州军里挑选出来的精锐,基础可谓相当地扎实,所以吕布三人操练起来,难度并不是很高,时间基本上都消耗在熟悉武器的使用和阵形变换的走位上面。

也正因如此,吕布三人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整支新军看上去就有了这么一点儿伐罪军的意思。

照着高顺的估计,这支新军应该再训练他个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才能达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