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辽东近况(2 / 7)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2839 字 11个月前

入讲武堂,然后从讲武堂毕业后进入现役,而讲武堂的学生毕业后都会被授予少校军衔。

设想一下,一群特殊群体出身,而且还很年轻,人数还不算少的校官,当他们成长起来后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针对这个情况,李岩中将首先上折子,谈及童子军军官问题,而后就连一向来都不敢参与其他事务,害怕功高震主,引来杀身之祸的李大虎都是专门写了一封折子给楚行,同样是说道了童子军军官这个问题。

两位军方大佬冒着**风险,上折子,虽然都是密折,没有公开,但是这也是说明事情的严重性。

一时间,就连楚行自己,都是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童子军政策了!

童子军出身的军官,在大乾军方里头,早几年人数少的时候还没什么影响,但是当现在人数多了,影响力却是逐渐增加。

这种影响力纵然目前还说不上大,但是考虑到以后的话,那么这种潜在的影响力就是非常庞大了。

大到甚至让李岩中将和李大虎中将都是不约而同的上折子谈及这个问题。

当然了,他们没敢说什么童子军军官不好,也没说不让童子军的毕业生从军之类的话,要是敢直接这么说,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他们的**前途终结了,因为谁都知道童子军是有着独立体系的,而这个体系一直都是王室亲自掌控,内阁和军方都是无法插手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童子军的军官们,也是代表着王室势力的一部分。

所以他们上折子说的时候都是非常的委婉。

这份委婉,让楚行打消了其他的顾虑,开始认真考虑起来自己的童子军政策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一开始,楚行是没有对童子军有着太多的规划和希望的,最初的目标只是为了安顿战争孤儿,同时培养这些孤儿成为王室直属力量的一部分。

当时还是扬州时代的时候,楚行就是抱着依托童子军,培养出没有太多顾忌,只效忠于自己的一群年轻人来。

但是当初的想法也没说把规模搞得太大,这从当时童子军的规模就可以看的出来,也就是几百人而已。

但是后来,随着大乾的扩张,童子军也是随同扩张,除了总营外,还有各地分营,而目前,基本上每一个省都是建立了童子军分营,各地的童子军学生加起来已经是超过万人。

以后规模会怎么样不知道,但是现在,这上万人的童子军学生陆续毕业后,其中的极少数天才们会进入王室理工学院,但是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