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西南剿匪(2 / 7)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2753 字 11个月前

军多!

永王明军,这段时间也没闲着,根据军情司的报告,永王把了把辽东地区的明军收编了,组建了大约五万人的纯明军外。

但是永王手下不止这五万人的明军,同时还有着众多女真部落、蒙古部落甚至是**军队助阵,根据统计,光光是蒙古部落那边的骑兵,就有可能超过三万骑。

总兵力超过十万人一点也不夸张!

但是这十万人里头,有多少能打的却是值得打一个问号了。

永王本身麾下的五万明军,虽然都是边军,却是严重缺乏枪炮,永王可不是定王,定王在四川虽然当傀儡,但是四川有马士英啊,马士英有督标啊,枪炮那可是齐全的很,打起来让大乾王朝都是头痛不已,一场西南战役,几乎是用倾国之力再打,这才打的这么顺利。

要不然的话,打起来还不知道会被拖延多久呢。

但是永王那边,顶多就是只有当年带动东北去的一些枪炮,然后这几年估计自造了一部分,但是根据情报司的情报去判断,他们的装备水平别说和督标相比了,就是和当年的江南新军或者是正德亲自率领的新禁军都是没法比的。

而辽东暂编团在辽东半岛和当地明军的一系列战事,也是证实了这一点,辽东的明军,严重缺乏枪炮。

永王麾下的明军都如此了,那些助阵的**军,女真军,蒙古军就更差了!

但是,进攻辽东,大乾王师的主要敌人却不是这些明军或者其他步兵军队,而是朵颜三卫、察哈尔部等东部蒙古人的骑兵!

军情司预估出来的这三万蒙古骑兵,才是他们东进辽东的最大威胁!

要不然的话,之前第三兵团自己就能够打下山海关,然后一路杀到广宁攻占锦州了。

为什么不打,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大乾王朝战略重心南移,对北方的第三兵团支援不足,弹药和兵员都是不充足,但是另外一方面,其实主要还是担心对手趁着第三兵团主力东进的时候,被北边南下,然后直接截断第三兵团的后勤补给线乃至退路。

所以这才迫使第三兵团分兵驻防长城各处,防备女真等被永王拉拢过去的蒙古骑兵突破长城南下,而分兵驻防的话,也就导致第三兵团用在山海关方向的兵力不足了。

早期的时候,第三兵团还能在这里驻防近万人,但是随着兵力紧张,同时山海关内侧的防御工事也是修筑完毕之后,第三兵团干脆只在这里驻防了五千人,把剩下的三千兵力抽调到其他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