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谁家欢喜谁家忧(2 / 5)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1795 字 2023-02-10

其主要渊源是葡萄牙和倭寇,在双屿之战中,明军俘虏了大量的外国工匠,朝廷立刻意思到这种火器的先进性,便开始学习和改进仿制。

只是从此之后,便没有了进一步的进展。

而他们上述的问题,楚行也知道大致的改进方向,那就是机械化生产,起码要有镗床,才能是的枪管变得更加的直,提升弹道的延展性,劲儿缩小枪管和枪弹之间的缝隙。

其实不仅仅是火铳,目前限制救民军火器发展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主要一点便是铁质差,目前大明的冶炼技术正在停滞不前,炉温太低,铁水无法提纯,杂质多,制造出来的火炮十分粗糙,气泡气孔特别多,很容易直接炸自己。

而是用铜作为火炮的原

M.材料,则要头疼铜哪里来的问题。

如果不能解决上述问题,救民军最多最多也就是在地方上称王称霸,想要往前再走一步,那是相当困难了,更不要说去横扫全世界了。

楚行也很头疼,该用什么办法,解决技术问题。

这一晚上,楚行思考了太多太多,一会儿去考虑,如果救民军输了,他接下来该怎么办?

一会儿又去考虑,万一他赢了,有没有办法,合理解决兵将们,提出来的武器改良问题。

当然,此时夜不能寐的,不仅仅是楚行,还有巨洋河对岸的朝廷兵马以及大队文武,一样也睡不着。

不过和忧心忡忡的楚行等救民军文武官员不同,明军的文武官员却是显得兴奋的很。

因为当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之后,胜利的天平在朝着他们的方向倾斜了。

夜色之中。

巨洋河东岸的一座修筑在山头之上的坚固营房之中。

一身大红袍的四品文武官员,看着由登州巡抚派遣而来的官员,修建的这座堡垒,止不住的称赞。

自己虽然瞧不起孙元化,但是人家这本事确实不俗。

不过即便你再有本事,不也要在本官的长辈面前低头,帮衬本官一二。

他接着火把,看向对面的大营,之间救民军之中,星星点点之中,似乎也有千军万马一般。

但这所谓的千军万马,浩大声势,准眼见就要不在了。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青州府知府大老爷武之文!

上一次,巨洋河惨败之后,因为牵涉到了杨肇基,所以这件事情虽然很麻烦,但是两派朝中势力,同时发作,再加上武之文这个二甲进士确实文笔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