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前车之鉴(2 / 3)

皇叔不经撩 六月 1134 字 6个月前

日可成的,从太上皇朝的六十万匹到如今的一百万,步子已经是迈得太大了。

改稻为桑,嘉晖帝的时候便已经行过,结果是出了多少问题?

前车之鉴啊。

郭先生力谏,“陛下,徽国人虽说不缺白银,但是,他们售予一些国家也是以白银来结算的,我们大燕得到优先权,是因为我们以粮食结算,既然我们给出了粮食,那么我们也要有相应的议价权,这才是我们此番着重要争取的。”

当初定下以粮食换取原铁,粮食价格换算起来是偏低的,他们如果再用白银跟大燕买粮食,价格要高出许多。

大燕不能一直用热脸贴人家冷**去做生意,这样的话,主动权永远在徽国人的手中。

但景昌帝不愿采纳郭先生的意见,只坚持以绸缎布匹补贴,白银可购买的东西太多,而大燕不缺粮食与布匹。

郭先生无奈地退出,越来越觉得,这趟差事不是难办,是憋屈。

跪着谈生意,永远得不到对手的尊重。

锦书今晚心神不宁,坐在正厅里等着少渊他们回来。

心里头也一直在想着,徽国使者团里是不是真有大哥呢?

这是很奇怪的感觉,虽说那不是他的亲生兄长,但她就是很在乎了。

尤其是当知道徽国使者团抵达京城之后,这种在乎的感觉就越发强烈。

尤其她想到如果真是大哥,那么她便有亲人了,更使得她血脉汹涌澎湃。

到了差不多亥时末,才听得外头有动静,紫衣进来禀报,“姑娘,是殿下和敏先生来了。”

锦书站起来,快步迎出。

少渊已到门口,一身酒气,望着她小心翼翼的眼神,道:“进去再说。”

敏先生本来是不许他们见面的,但今晚确实宜面谈。

三人进了屋中去,紫衣化身茶水工,伺候着茶汤醒酒。

“暂时看不出来,”少渊知道这样说,锦书会有些失望,但确实情况就是这样,必须如实告知,“摄政王半边脸伤了,但另外半边,却完好无缺,只不管是从哪里,也瞧不出他与大将军有任何相似之处。”

少渊曾问过太上皇,太上皇说大公子与大将军是有几分相似的。

但他着实没瞧出相似来。

锦书不禁是一阵失望,但随即又马上追问,“其他人呢?”

“其他人更没有。”少渊顿了顿,道:“但是我们不能这么快就下定论的,若使者团真有大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