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纵论产业发展(2 / 3)

胜利那边的100万确实也差不多抵扣的差不多,不过想拿到稿费,估计还要等到4月份的时候。

好在现在他也没什么开支,除了房租就是养车,其他方面花的钱很少,目前他在市委办公厅的工资,加上正科级的待遇,总体上还算是可以。

“我上回跟你妈说过这个事情,她不是很同意,总觉得家里的老房子住习惯了,不想动地方。”

“我本来还想着以后你要是在东海市买房子的话,我跟你妈就把家里的这套新房子给卖了,现在看来放着也不要紧。”HTtρs://Μ.Ъīqiκυ.ΠEt

父母都是老观念,周扬也不想多在这个问题上劝说,至于卖新房子那是不可能的,示范社区这边的房子,今后涨价是一定的事情,卖房子那可就亏大发了。

“也行吧,你们就在那边住着,这边的房子也不用卖了。”

“我看说不定再过两年,快递站里的生意变多,回头二楼也得用上。”

去年下半年。

周扬虽然早就预料到快递站的业务会不断增长,但是看到账本的时候也吓了一跳。

刚开业那会儿,一天才几十块钱的利润,如果扣除房租和生活损耗的话,基本上是不亏不赚。

但是等到了年底12月,1月的时候,竟然一天就有将近小两百的纯利润。

在09年的时候,这个收入算是相当可观了,要知道这中间还扣除了店里两个员工的工资。

“二楼做生意不合适。”周向军听到儿子的提议想了想闷声声说道。

周扬闻言点了点头,确实不怎么合适,主要是楼上楼下的不方便。

“不用二楼也行,回头手里要是有钱了,你跟我妈再把隔壁的店面也买下来。”

2010年以前不管是在哪儿,买房子就是血赚不亏,这个时候如果把钱搁在手里,那就是坐等贬值。

在快递站转了一圈,周扬整体上还是比较满意,不过父子俩也合计出来不少意见,周向军都用笔记了下来,说是等年后开门了再改进。ъΙQǐkU.йEτ

整个初五,周扬都是跟着父母在一起唠嗑,聊生意的事情,聊家长里短,中间也聊到了谈朋友结婚,一直等到正月初六约老表和舅舅一家来家里吃饭。

老表王勇在南方做的是服装的进出口加工外贸,这几年国家的经济情况好,对外贸易订单也多。

这一时期做外贸加工的很多小老板确实赚得盆满钵满,但是一个产业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