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379章 给李二隔空来一下(1 / 6)

程咬金这个大唐名将在恐慌。

长安在变革。

一切好像都沾不上边,但这一切又好像有根线在冥冥之中将它们都牵扯在了一起。

而这根线的源头,就在浇河郡!

在李承乾的身上。

谁也没想到,如今牵扯着这个天下未来走向的居然是这个年方不过十多岁的少年人。

当然,这会儿的李承乾很忙。

嗯,真的很忙。

随着慕容孝隽的下葬,浇河郡的大军终究要选一条何去何从的路。

不过这件事儿也没那么快,李承乾也不着急。

大军就这么在浇河郡驻扎了下来。

可他不着急不代表其麾下不着急啊,尤其是那些将领,谁不想建功立业啊?

这日晚间,李承乾正在王帐之中听着普西偌从日月山送来的消息。

还别说,这些老家伙打仗可能差了点儿,但看家却是还不赖。

不过想想也正常,作为昔日部落头人的他们,谁还不是一個守财奴?

“殿下,普尚书问大明学堂要不要延期开学。”高纯行在一旁说道。

李承乾摇了摇头:“不用,打仗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百姓生活的更好么?岂能本末倒置?

告诉普尚书,按照既定方针执行,不用担心前线的问题,关于前线,他和伊尚书只需保证军械和粮草以及民夫即可。

其他的,一律不用他们操心。”

高纯行点了点头,立马就开始奋笔疾书。

作为李承乾的笔杆子,高纯行掌握着大明王廷的诸多内幕。

如今也是以明王心腹自诩。

“殿下。”就在高纯行奋笔疾书的时候,刘三顶着一头冰渣子从外面走了进来,大冬天的就是如此,“各部将军求见。”

“让他们进来。”李承乾无奈地笑了笑,这些家伙求见的目的,他心里门儿清。

不多时,普禄勃齐和万俟璞还有赵岩就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

单看赵岩那一脸不情不愿的模样就不难猜出,他是被另外俩家伙所裹挟而来的。

“参见殿下。”

“行了,有事儿就说。”李承乾懒得和他们绕圈子,眉毛一挑,不耐地问道。

不过你要指望万俟璞有这眼力见,那绝对是想多了,他当即就一脸急切地说道:“殿下,啥时候出兵啊?

定城王那孙子都已经摸进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