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殿下可知未来诸事否?(2 / 4)

学,但天下之迂腐夫子仍然数不胜数。纵使此时有老朱在,他们可能会一时蛰伏,但纵然有官方的打压,朝廷也管不了这些老顽固们暗中传播陈腐的理学思想,传承理学的火种。

等几十上百年之后,老朱和自己这一批人死绝了,难保大明不会出一个不肖子孙解除了理学的禁令,让这个陈腐的学说死灰复燃。毕竟,对统治者来说,理学这样鼓吹“服从天理”“阶级固化”的学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而且理学在百年的发展以后,已经有了足以让自己逻辑自洽的根基,而想要引领华夏子民放眼世界、对外开拓的朱肃,就必须也要有足够有信服力的核心思想。其实思想的传播与宗教十分相似,除了需要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教主”之外,还需要传教用的“核心思想”。

特别是,这本核心思想不止是要用来忽悠普通人,还要有能让那些博览群书的儒家读书人认同才行,这样才能和早已根深蒂固的理学掰一掰手腕。

“教主”这个职位如今是自己在赶鸭子上架,而“核心思想”则是暂时空置着。抛开远超时代的眼界,自己的文学素养究竟有几斤几两朱肃是再明白不过的,说不定连普通的秀才也比不过。如果让自己来编写作为指导思想的核心思想,那绝对是贻笑大方,既然如此,不如让熟读百家、对自己的理念颇为认同,又在学术界中甚有地位,且品德高尚的宋濂宋夫子来代为编纂。

至于这本核心思想署谁的名字,他并不在意。送宋濂登上这个“立言”的圣人宝座,他也表示完全没什么问题。

不过被朱肃扶起之后的宋濂却不这么想,他看着此时一脸高兴的朱肃,心中更是感动。已经数次领教了朱肃对儒学“超伦卓绝”的理解之后,他自然不会认为朱肃是真的因为自己的文学素养不够,所以才想让他来编撰这本巨著。

他此时是觉得,自己这位学生是想要如自己所说的那般身体力行,去切实的实践先人走过的筚路蓝缕、开疆拓土的艰难道路。

而大公无私的,将这个能够名留青史的机会,让给了自己。

“殿下放心,老臣绝不会让殿下之高义,就这么埋没。周公旦被奉为先贤,老臣,则必将殿下奉为不亚于周公的圣人!”

老人家心中暗暗的想,同时,便拱手向朱肃告辞。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查阅周礼的相关书籍,好将这一本可能会改变整个华夏格局的大明版“周礼”,给早日创作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