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请三位归天(2 / 3)

的“天理”来。什么“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什么“圣人一言一动,无不合天理如此”……

引经据典,一堆听不懂的语言,听的朱肃头昏脑涨。

“三位所言,本祭酒明白了。”朱肃寻了个他们喘气的机会,赶紧插言打断了这三个老学究。若是任他们继续说下去,只怕还得再说上个三天三夜。“本王有个疑问:三位口口声声天道天理,言之凿凿。难道是亲眼听到了上天宣讲天道,还是看见了天上镌刻着天理?”

“孺子不可教。”周如圭冷笑道。“天道如何,非常人所能知之也!唯依托圣贤,一心穷理,方可窥见其一二……”

三个老头又开始絮絮叨叨起来。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意思:天理乃是上天赋予人世间的唯一准则,只有圣贤才有可能自我顿悟“天理”。普通人即便历经艰辛、费尽工夫亦难以自觉,只能听从圣贤之言、模仿圣贤之行,才能实现视听言动契合“天理”。

程朱如此伟大,你朱肃又算是个什么东西?胆敢质疑程朱,妄言天理?

无论任何时代,最难讲道理的都是这样自命不凡的老头子,如茅坑中的石头一般又臭又硬。况且朱肃要对付的东西又与他们自身的地位利益息息相关,自然不会给朱肃撼动理学的机会。

不过朱肃也想到了他们会怎样对付自己。毕竟朱夫子最著名的观点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只要搬出“天理”二字,无论怎么辩,这场辩

wwω.ЪiqíΚù.ИěT斗都辩不出个所以然来。

你讲逻辑道理,人家直接搬出玄学概念来,突出的就是一个你讲你的、我说我的,二者都不在一条赛道上,你还能怎么赢老夫?

“幸好本王早有预见。”朱肃一边在心中冷笑,一边朗声道:“如此说来,三位也没见过天理。无非是照猫画虎、照本宣科,有样学样的学着朱夫子而已。”

“但你等又如何能肯定,朱夫子就得见过天理?他书中所言的天理,就一定是毫无谬误的呢?”

“无礼!”“狂妄!”“冒犯先贤!”平阳三老齐齐暴跳如雷,指着朱肃怒斥起来。

若非被詹同吕本几个朝廷官员拉着,看他们那模样,几乎就要亲自效仿孔子诛少正卯,用拐杖亲自敲碎朱老五的狗头了。

所以说,孔教能够大兴,得多亏春秋时期的少正卯没什么太深厚的背景。要是少正卯也像朱肃这样至少是个皇子,孔子说又说不过,杀又杀不得,就只能干瞪眼着坐视儒学被驳倒,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