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明哲保身刘伯温(2 / 3)

的顾虑直接挑明,让朱肃不由得悚然一惊。只听刘伯温叹道:“臣早年从于暴元,为其效命。”

“如今陛下要整治元庭旧吏,臣亦在此列。殿下受命于陛下,会忌惮于臣,也是寻常。”HTtρs://Μ.Ъīqiκυ.ΠEt

他果然猜到了!

朱肃心中狂跳。自己甚至还没有开始对儒学动刀,连老朱也只是想先挖挖看儒家的墙角,让自己培养出得以敷用的新型文人之后,再将朝中的那些元庭旧臣打落尘埃。

这事可以说,甚至连开头都还没有,刘伯温竟然就已经猜出了老朱最终的打算!

朱肃的眼神阴晴不定,不知如何对待。须臾过后,放弃一般的在椅子上一瘫:“先生揣摩上意,是人臣大忌。不怕父皇雷霆震怒吗?”

“劳殿下担忧了。”见朱肃终于开始开诚布公,刘伯温也是一喜,说道“陛下当世英主,自然不会降罪无辜之人。”

“老臣虽微鄙,也知天下风气衰朽已久。此时正值我华夏革故鼎新之时,此事若陛下不为,后事之君绝难为之。”

“故而,陛下与殿下此议,老臣乐见其成。”刘伯温剖明心迹。

“原来如此。”朱肃点了点头。说什么老朱不会降罪无辜之人,这绝对是鬼话。

但思来想去,朱肃决定还是相信刘伯温。毕竟,历史上的刘伯温清廉自守,终究与大部分的元庭旧官吏不同。

而且,主动参与其中,说不定也是刘伯温思考出的一种明哲保身的手段。

最重要的是,历史上老朱兴起空印案和郭桓案时,并未波及到刘家。

“此暗室之中,先生说的每一句话,本王都会如实禀奏父皇。这无妨吧?”朱肃试探道。

“此本应当之事。”刘伯温点了点头。“臣要求殿下寻一暗室,只是为了防止臣之谏言,流传于朝中诸公以及士林之间。本就是该直陈于陛下。”筆趣庫

“只是若是书之奏折,恐为他人所泄,殿下愿意代臣面陈,最好不过。”

朱肃点点头,这话说的有理。毕竟要谈的,是挖儒家墙角、断百官权路财路的事。若是事泄,即便是老朱,也要面临莫大的阻力,更别提刘伯温。

因此,只能用温水煮青蛙的办法,先从国子监入手,循序渐进,先在文人之中掺沙子,后对付文官,最后拔擢符合大明利益的新式文人,填补文官之中的空子。

想来也是,仅仅只是因为方孝孺说出了不同的观点,而后他这个“方孝孺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