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万众一心!(2 / 4)

无反顾、力挽狂澜的英雄。

为了心中之道,纵然烈火焚烧,千锤万凿,乃至于明知自己的下场定然是粉骨碎身,却依旧秉持自身清白,始终无怨无悔。

这是怎样至高的操行!

“殿下并非只为那士子所写。殿下这是……在为我等大明文人立命啊。”罗贯中亦是震撼不已。“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若是文人士子皆是如此,大明昌矣!”

“快将此诗晓喻全城!”高启道。“如此良诗,不可使之束之高阁,需传诸天下,为我等大明读书人明志!”

“不错。”罗贯中亦道。转头问狗儿:“敢问公公,不知那士子名讳,可查明了?”

“我这就将那士子故事写成话本,与此诗一起教全城明知。定要让百姓们知晓城外贼寇之下流狠毒,与此烈士之气节刚毅!”

……

罗贯中与高启等文人士子,被一首“石灰吟”激的斗志满满,一篇煽动力极强的《记赵生不屈为张贼所害》文,很快便在罗贯中的笔下攥写而出。苏州百姓本就因城外的贼徒人心惶惶,无人不心系战事。此故事为战事实记,正是苏州百姓如今最为关心的消息,故而传播极快。

故而,赵生并诸多义勇百姓慷慨赴死,为吴王殿下争取了救援百姓良机的故事,以及吴王殿下凭吊此生文士气节的这首首《石灰吟》,也以极快的速度,飞速传遍了苏州府全城。

“听说了吗,这故事,便是城东今日所发生的战事!张家后人带着倭寇,胁迫城外的百姓作为肉盾攻城!”城中某处茶寮,一个高启的文生弟子,正激动的满面潮红,为百姓们诉说城东发生的故事。

百姓们不断在这些讲解战事最新消息的书生们身旁聚集,后边,有几个百姓正在低声议论。

“这不是草菅人命吗?诚王那般良善,怎么他的儿子如此凶狠!”

“嘁!什么良善,不过是笼络我们苏州人心,要争那天下罢了!他这儿子为了夺城,还不是原形毕露?我们本来也住在城外,若是进城的再慢一些,怕也被他们擒住了去送死!”

“你这一说也对!先前听那黄巢故事,就知道那些枭雄没一个安了好心,如今是大明天下了,朱皇帝终究驱逐了鞑子,是我们汉人的皇帝。待我们也算仁厚。那些人为了一己之私,想要我汉地分裂,莫非还要回到前元时互相攻伐的时候才好么?”

“况且,若是没有他老人家的儿子吴王殿下在此,说不定今日时候,城门便要破了!”htTΡ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