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重启分封制(2 / 3)

万石,而各地的藩王府每年的禄米总额是八百五十三万石,是北京城的两倍还多。ъΙQǐkU.йEτ

朱肃还没讲到这一节,但从诸多已经说过的蛛丝马迹里,老朱已经自行发现了这一重大的弊端。毕竟,在明孝宗弘治皇帝一朝中,给藩王赐下的田产实在太多了,多到不得不说的地步……

….

甚至明孝宗还开了国朝之先河,批准王府在新赐与的土地上自行收税……

「三百年魔咒」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土地兼并。只是老朱没想到,最大的土地兼并者,竟然是朱家人自己。

「空耗国帑,与国无益。说的好哇,说的真好……」老朱喃喃道,话语中却透着一股子怒其不争的味道。「看来,咱朱家的孽子孽孙们,不止老四那一支才有。这些空耗国帑的朱家人,又何尝不是一只只国之蛀虫……」

想到这些其实还是自己做的孽,老朱的话语不由得一滞。这几日越听老五说,就越觉得这个大明朝实在是千疮百孔。饶是自己乃天下至尊,面对后世的诸多问题,依然感觉力有未逮。

短短数月,老朱已经就大明许多政策进行了微调和修改。虽说还不到朝令夕改的地步,可已经有官员上奏劝他要以隋炀帝为戒,政令

过多操之过急,上下传达不畅,易导致中枢与地方政令不一,引起官场乱象。

真教老朱愁白了头。如今又发现了藩王空耗国帑这个新篓子,这可是自己的后代子孙啊!

「想不到你们这些龟儿子,一个个倒挺能生……」老朱纠结的道。

这话教朱肃听得哭笑不得。我们是龟儿子,那您是什么?

不能直说,说了就得挨板子,只好难受的憋在嘴里。见老朱一脸纠结的苦思冥想,朱肃张了张嘴,纠结该不该开口。

此前老朱听闻了大明后世某种弊政之后,也会这样陷入沉思。那一条条改善之策,便是这么想出来的。每当这时朱肃总会陷入沉默。他知道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老朱绝对是最顶级的政客,而自己若是剥去了后世的那些学识眼界只怕比普通人还不如。

一个国家施政的利弊得失,不是他所能够衡量的。筆趣庫

不过现在他却有想开口的欲望,其一是因为朱棣待自己不薄,他若是真的只能老死富贵乡,此生绝对会郁郁寡欢到终老;另一个缘由是后世网上的大神们也就大明的藩镇政策有过一番讨论,若是能从根子上改变藩镇政策,说不定大明的未来会迎来另一番令人振奋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