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变革之始(2 / 3)

犁都要被他弄坏。

在这一片朝野大哗中,老朱却始终不置一词。所有劝他三思、缓立丞相的奏章,全数被留中不发。

他朱元璋,不知道淮西勋贵势大,胡惟庸是“小犊”吗?

他可太知道了。之前或许他还要犹豫犹豫,汪广洋离任之后,任谁为相。

但既然已经定了废相的方针,那自然要选胡惟庸了。凭胡惟庸的性子,做了丞相,必定欣喜若狂。

将他捧得越高,他才会越发无状。日后,才好借着清理胡惟庸的势头,一并废除宰相制。

而且,在这一片乱糟糟的讨论胡惟庸的声音中,几乎没有人注意,皇帝还下了另一道圣旨:

“于谨身殿后角门处,设立临时机构曰内阁。桌六部及各衙门,选其谨密者入内阁当值,以备皇帝征询。且凡辽东军报,自今日后不必呈送中书省,直入内阁呈送皇帝。”

“授入内阁者内阁行走之衔,无品无职,吏部不必掌问。由皇帝亲设!”

看上去,这只是一个因为辽东战事,而临时设立的咨询组织罢了。北征新败,辽东又哪有什么战事?无非就是皇帝之前的那次心血来潮,整出来的剿灭建州女真的行动罢了。

不过是一个小小建州女真,又哪有朝中这诸多的大事重要?皇帝在意,便让他自己摆弄去吧……

于是,内阁便在这一次换相风波的掩护下,就这么低调的设立了。HTtρs://Μ.Ъīqiκυ.ΠEt

谁也不知道,这个内阁在日后,会变成怎么样的庞然大物。

应天,胡府。

“恩师!”胡府门房处,胡惟庸喜气洋洋,面上还带着三分醉意,对着自己的恩师李善长鞠了一躬。

他此番荣升左相,无数朝臣勋贵前来道贺,欣喜之下便也难免多喝了几杯。等到天色渐晚,贺客已稀,竟然听到通传,说自己的恩师韩国公李善长来了,于是胡惟庸便用冷水敷了敷脸,急忙出来迎接。

见胡惟庸面露喜意,李善长不由的皱了皱眉。他四处看了看,只见这胡府门房处,仍有不少来不及收入库房的礼品。几個管家正高声呼喝,指挥着下人们加紧搬运。声音之中,已是带上了几分相府豪奴颐指气使的风范。

这里还是太过人多眼杂了。李善长朝胡惟庸使了个眼色:“惟庸啊,走,到你书房里去。”

胡惟庸一愣,他还以为,恩师也是来恭贺自己荣升相位的呢。为何却是一脸凝重模样?

他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