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移民问题,快速发展(1 / 4)

“都注意点脚下,所有人下船后不要随意走动,会有专人给你们安排住处,提供食物!”

“照看好自己的小孩儿,拉紧自己的婆娘,别走丢了!”

新京码头上,一艘刚刚进入泊位的沙船上,船工站在船头上拿着个铁皮喇叭不断的吆喝着。

随着他的吆喝声,一-大群衣裳褴褛、面色彷徨的流民开始下船。

而码头上早已等待多时的工作人员立刻上前对这些流民进行分类引导。

这些人便是朱大皇帝为了填补吕宋岛汉人不足,而想办法从东南沿海拉来的移民了。

至于如何拉?

那自然是金钱开道!

事实上,一开始锦衣卫们想从蛮清买人时,那真的是举步维艰。

虽然他们打着吕宋商会牌子进行招工,但既没有百姓自愿报名,也没有人牙子愿意卖人给他们,反而还引来了当地官府的盘查。

没办法,现在可不是**战争过后。

这一时期的蛮清,对于人口买卖的打击还是相当严厉的。

人贩子一旦被抓到,不管成功与否,主犯直接绞死,从犯轻则杖责80,流放三千里,重则杖责100,流放四千里充军。ъΙQǐkU.йEτ

像锦衣卫这样打着牌子,明目张胆的招工,虽然看起来挺正规的,但工作地却是在吕宋,这可就有点儿玄妙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次官府的盘查,让负责移民工作的锦衣卫打开了新的思路。

既然民间招人行不通,那么就同官府合作呗。

于是,顶着吕宋商会工作人员马甲的锦衣卫们,一路金钱开道见到了蛮清的地方官员,并且提出了每个人头十两白银的报价。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些满清官员当官是为了什么?可不就是为了捞钱吗?

而且十两白银可不少了!要知道一个七品知县的年俸也才45两白银!

虽说这些当官儿的没人是靠朝廷给的俸禄过活,但这也足以说明十两白银的分量。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不就是一些**民吗?我大清最不缺的就是人口!

当前蛮清还没有实行摊丁入亩,百姓们为了逃避人头税,存在着大量瞒报人口的现象。

也就是说,即使有大量的人口被卖到了吕宋,官方在册人口也不会减少。

如此一来,一些官员在经过最初的几次试探交易,赚到了大把白花花的银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