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截杀(2 / 3)

演着,匈奴人埋伏在官道的两侧,层层布防,无论是不是大秦的驿卒,只要是个人,匈奴人全部都会将他们杀死,目的,就是不让北地郡边关的情报传出去一丝一毫。

这些匈奴人寻找偏僻之地的长城缺口,开凿出一条隐蔽小道,悄然潜入北地郡,而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如此。

甚至,这些匈奴人都穿着秦人的衣服,进行伪装,一路拿下,都没有进行抢掠,就是日夜守着北地郡那几条主要的官道,截杀从北地边关飞马而出的那些驿卒。

这些匈奴人,甚至在匈奴大军抵达之前,就已经提前分为几批摸进了长城之中,他们奉了匈奴国师和匈奴太子的命令,在战争开始之前,便摸进了北地郡,就是为了摸清北地郡的底细,以及阻断北地郡的消息情报。

为什么咸阳收到的八百里的求援军情,是从上郡杨翁子手上发出,而不是北地郡亲自发出的求援军情,原因便在于此。

在狼烟四起之际,北地郡主将王通,就已经派人八百里加急,前往咸阳求援,八百里加急的驿卒,身份标识的十分明显的,这也是一种警示,使沿途之人不敢阻拦,但这,却也成为了这名驿卒的死亡标志。

战事初起之时,北地郡所有的驿卒,全部受命而出,却没有一条军情传递出去,这也是扶苏现在没有丝毫情报的原因。

匈奴军队,要打的就是时间差,除了对付狼烟的手段外,连北地郡后方的军情传递系统,也给你破坏的一干二净。

但匈奴人没有想到,王通一向谨慎,除去给咸阳送的情报,他还派人向上郡求援,并让上郡主将杨翁子,以上郡的名义,向咸阳发出了八百里加急的求援信号,这应该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在匈奴情报阻断的情况下,多一条线,就多一条出路。

如果没有王通的谨慎,那北地郡,将彻彻底底的迎来一次灾难,没有军情传递,咸阳根本不知道边关发生了何事,估计还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景象,边关血海滔天,无人知晓,那有何用?

北地边关几大主要关城,都被匈奴人的小部分游骑给绕过去了,这是匈奴的既定计划,也被扶苏猜了个正着,只要有缺口,那便是一个机会,虽然大军不能过去,但小规模的游骑可以。

特别的匈奴大军抵达之后,除了主力军团要拿下几座主要的关城之外,大批的千人队都已经寻着长城的缺口,进入了北地郡,面对边关后方的几大城镇,匈奴全部都没有进入,除了安俾城一线,其余的,摸进去之后,就急忙策马南下。

他们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