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钱币之患,商贾之弊(2 / 3)

现自给自足。

这天,来了一个商人,他发现东村的地更适合种药材,西村的地适合种小麦,经过他一番你们听我的大家吃香的喝辣的的**宣扬后,成功说动了两村百姓。

从此,东村只种药材,西村只种小麦,丰收之后商人就会来收购,或者两村互市,这样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两村的生活都好起来了,事情向着好的一面发展。

但是,有一年,东村闹虫灾,药材一无所获,没了药材,就换不到食物。

这时,商人又出现了,他说可以将粮食借给你们,只不过以后收上来的药材要用来还债,东村有办法吗?没有办法,不答应只能饿死。

答应之后,第二年,收成不好,药材只够换的饱腹的粮食,那债怎么办呢,商人可不是善人啊,还不上就加一点吧,这就是,息。

过了几年,债没有减少,反而增多,商人想了个办法,大发善心,既然你们还不起,那就用田地来抵债吧,这样一通操作下来,百姓成了流民,或者成了佃户。HTtρs://Μ.Ъīqiκυ.ΠEt

那西村怎么办,西村的土地全部成了商人的土地,土地就合法完成了兼并,这些百姓就成了流民,成为帝国之中不稳定的因素,这就是商人对小农经济的破坏和打击。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商人能大大解放生产力,却不是在古代,古代小农经济太过脆弱,一点风险就能把他们摧毁。

流民的增加,就是帝国的不稳定因素。

而现在,临淄城中的钱币兑换,与上面的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抓住各国货币的不同,抓住秦国军法的漏洞,大肆敛财。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事不假,但是,这是在两千年前,现在商人的社会地位,比农民还低。

而各国货币,各成定式,混乱不堪,商人从中取利,百姓交易混乱,未成定额,统一钱币竟然一事迫在眉睫,既然如此,那就先从临淄开始吧。

临淄能有这么多商人是因为临淄原本就是一个商贸大都,齐国从中收取的巨大税务税务让齐王尝到了甜头,对商人也没有进行打压,因此,临淄,乃至整个山东动手商贸互市较为发达的地区。

“燕锦书!”扶苏突然下令。

“去,带着你的人,把各国路口进行钱币兑换的商人全部抓起来,持我的号令,若是有人阻拦。

那就说他们聚私产,屯甲兵,有谋逆之心,闹事者一律按同党处理,此令一出,聚众之人必定作鸟兽散,毕竟,金钱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