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报业的寒冬(1 / 3)

有了先行者,后面的人胆子就大了。

做“出头鸟”要面临被枪打的风险,但同样的,若是出头成功了,就抢占了先机,比起后面那些伺机而动的鸟无疑在觅食上更有优势。

其实《钟声晨报》的大卖看似是机缘巧合,实际上却是一早就注定了的:

大报有大报的傲气,它们不屑于为了某一新闻发表一些不合时宜的见解,虽然不怕麻烦,但也不想惹麻烦;

像《四楚都市报》这样的三线小报虽然平时风格较为“跳脱”,在报道这类新闻时还是一等一的严谨的,因为比起那些大报,它们没有那份惹麻烦的实力和底蕴,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因为某篇报道直接就凉了。

只有《钟声晨报》这样的不入流“小小报”,既没有解决麻烦的实力、也没有生存的压力:反正咱就是个一穷二白的小家伙,无牵无挂的,还不如拼命干一票大的呢!赢了扬名立万,输了几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正是出于这种赌徒心理,创刊不过一年半的《钟声晨报》豁出去了。幸运的是,他们赌赢了!有了这次一炮而红,后面的工作就顺风顺水咯。?(?^o^?)?

这样的成功当然是很难复制的,不过眼看着别人成功自己却毫无表现本就是一种失败。在这个恰饭越来越难的行业里混,无论是大报还是小报都对政策风向标保持着高度的敏感,而龙亥山事件就可以理解为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新闻报道的标准已经改变!

于是,很多人激动了:终于可以不那么思前顾后了!终于可以报道自己想传达的观点了!

然后……他们都凉了。

龙洋和其他人一样激动,不过他想的不如某些人那么远,所以在新一期的报纸中只是改了下对龙亥山事件的“真相”的报道——其依据出自某专家语录,在普通人读来还是挺具有说服性的吧。

因为仅仅是就这一件事发表与《新闻联播》不相符的内容,所以《四楚都市报》存活了下来,而一些信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同行就没这么幸运了:有关部门对于他们罔顾事实发表危害社会的假消息、借着“探寻事件的真相”的理由发表反社会言论等行为表示了强烈谴责,并照会法律、执行机关,该发的罚、该抓的抓、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