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赵元佑上任记(1 / 3)

如果说一个古代人只有姓名没有表字的话,他她的出身肯定不会太好。要是其能接触到知识分子群体的话,也不至于在自我介绍时说“我是李铁蛋”、“我叫狗剩”之类的话了。

前者比后者还高端点,好歹还有个姓,后者的社会地位才叫真的低呢。

赵元佑生父赵老爷是科举出身,又随团出访列强,肚子里的知识文化和脑子里的见识、先进思想还是有那么些的。而他既然能考上进士,总不至于连给自己儿子取个表字的才气都没有吧?

话说那时候的风气是不能自己父亲取表字的来着……额,反正这种文官家庭出身的还怕没有社会地位和名望双高的“大腕”帮着“落款”吗?╮╭

帮某一官老爷的公子取个表字,对顶层文人来说或许就是顺口一提的事,对那些社会地位和名望不是很高但又端着名人架子的文人而言就是名利丰收的大好事:一方面,对方免不了要付给自己一笔赏钱;另一方面,也算是攀上了交情如果连小时候抱过某人孩子都可以作为日后同他们家攀交情的依据的话,取表字可不是天大的交情么?

然而,无论是朝中大员还是乡绅文人,在得知赵家公子还没有表字后都提出要帮其取个表字,结果却无一例外的被赵老爷拒绝。

他给出的理由是“遍观全球,唯有我大清人还在用表字,余以为这非但不是泱泱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反而是我大清落后于世界之体现!革新就要革故鼎新,表字就是要革入的旧物,表字不除,华夏人永远翻不了身!新的、好的东西受其制约也进不了我大清的国门,谈何振兴?”

依现在的历史观来看,这种观点实在太过偏激,也没抓住要点。不过放在那时候,无异于平地惊雷,震得一众知识分子瞠目结舌:保守派还只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呢,这位赵老爷倒好,连表字都要给革除了!若非这时候封建统治还没到末路时期,他只怕就要被当作革命党的先驱咯。

作为帝都官二代圈子中唯一没有表字的人,赵元佑一直都是全场的“醒目担当”。这种出生起就被附加在他身上的“先进性”犹如遗传基因,满清覆灭后他当上民国县官就似乎成了命中注定的事。

民国二年,在反帝反封斗争中表现突出的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