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要想富,先修路(1 / 4)

“这路宽度不达标吧?”车上,宗冥看着勉强够一辆车开过的水泥铺装路面问道。

“嗨,能修到这样已经不错了,再往前点水泥路都没了。”坐在副驾驶位的当地乡领导说,“毕竟陈坪地方实在太偏远了,修这条路虽然大头由财政拨款,但一部分沙石还得当地人出。路一长,消耗的沙石、混凝土就要的多,当地人舍不得,就提出缩减路的宽度。”

“这样的路别说泊车了,稍微宽点的车一辆过都够呛。”宗冥皱眉头道,“国家规定的乡道宽度标准是多少来着?5米?这估计连4米都不到。”

“标准是标准,也要结合地方实际嘛。”乡领导道,“要想富先修路这话是没错,可对陈坪的村民来说,光是修这路都修不起,还没等致富呢就要因修这条路陷入赤贫。”

“村民们意见很大,咱们当局也没办法啊,只好商量着缩减宽度了,反正这村穷成这样也基本上不存在要泊车的情况。”

“陈坪村的人平时外出一般坐什么交通工具?”

“摩托车啊,就这两轮的玩意全村也就那么几台。一般不赶时间的话都是走路到那前边路口,再搭小面包车,那样比较划算。老实说,我也是大山里出来的,但我第一次去这村调研时还是吃了一惊,这都什么年代了,村里还有住茅草房的!”一个扶贫干部诉苦水道。

“这都8102年了,还有住茅草房的?”宗冥表示很惊讶。

“什么?你说多少年?我咋没听懂。”这个扶贫干部不清楚现在网上流行的梗。

“小宗同志是说,这都太平盛世了,华夏都要朝着发达国家迈进了,怎么还有这么穷的人家?”一个年轻的扶贫干部“翻译”道。

“我是搞不懂你们年轻人的东西,反正我只知道,只要华夏一日还有住茅草房的居民存在,就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这一目标。哪怕被评上了发达国家的称号我也不承认!”该扶贫干部倒是有点“愤青”的潜力。

“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