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七水渡(1 / 4)

七水渡是位于刘阳河中游的一个小村子。

南方的村庄不比北方,南方一个村子不足百人是正常现象,这要放在北方可就得被瞧稀罕了。

南北方的命名方式也不同,北方叫庄、屯、淀……后面还拖着儿化音呢;南方小村庄叫法之多、稀奇古怪之处绝不亚于北方,像七水渡、白沙江、饮马桥、探龙寺……这些听起来像是古渡口、河流、桥梁、寺庙的名字,其实都是地名。

这可以理解为北方聚落比较大,命名受限制也大;而南方一个村子就那么点人,以当地最出名的意象为名就足矣——那么多的村子,若没有辨识度高一点的名字,只怕在地图上都得被忽略掉!

七水渡就其名来看,那里必然有个渡口。事实上,这个地处山区的小村子也确实是靠这唯一的渡口与外界联系的。

古人陶元亮的代表作《桃花源记》写初入桃花源里的场景时用了“豁然开朗”一词,堪称绝妙。从外界乘船到了七水渡口,也会有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面是绝壁,一面环水……自古以来就没有像七水渡这样把村子建在这种地方的道理:要是发大水,跑都没地儿跑去。

不过,七水渡建村这百八十年的历史中,还没有过发大水淹死过人的记录。

说来也是,洪灾哪能跟人祸比呢?天灾最是无情,但搏一搏还有生的可能,总会有毫发无损的幸运儿出现的;人祸嘛……压根就不给你留后路。

这个村子最初是由一伙姓刘的人家创建的,至于为何要叫七水渡而不叫“刘家渡”——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李家村、王家沟这种宗族式的村庄被灭族的可不少。

时至今日,村里的老人依旧会神神叨叨“太平军那都是杀人魔头!”“太平天国就是想绝了咱们刘姓族人啊!”……可见当年受兵灾之害有多深了。

以前七水渡都是刘姓人家,随着时间的变化,村子里的姑娘要嫁出去,村里的年轻人得把外姓姑娘娶回家……现在这村里已经有刘、李、张、王等多个姓了。

刘乘是七水渡村“刘五爷”的儿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