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闱!(1 / 3)

汴京城的漏更响了不过四下,也就是四更天时候,小兰姐便开始忙起来了,先是叫醒了陈宓兄弟,让他们起来洗漱,然后其余的下人也跟着忙活起来,准备各类东西,还有一些要伺候张载上朝的……哦,不对,今日张载不上朝,他要陪考。

等到快到五更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蒙蒙亮了,外面也有了声音。

秦大步赶紧去开门,住在隔壁的余中余贯以及这一次张载新收的弟子们也都一起来了,好几辆的马车一起出发。

陈宓打着哈欠上了马车,众人也都上了马车,几辆马车出了大街,然后汇入到马车的车流之中,往国子监而去。

张载和陈宓兄弟一辆马车,不断地嘱咐:“审题要严谨一些,多想一想,别大意,注意避讳,文章也别太激进,注意一下言辞……”

陈定认真的点点头,陈宓也跟着点头,倒是没有想太多。

考箱之类的东西,筱兰姐也都早就准备好了,临行前,陈定不放心还给检查了一遍的。

到了贡院,已经是有些人山人海的感觉了,比起解试时候还要更多了不少。

毕竟这是省试,是汇聚天下通过解试的士子,虽然解试通过率是很低的,但把范围放宽到整个国家的时候,也便汇聚成了人海了。

马车在离着贡院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停了下来,因为进不去了,轿子和马车将大道堵得水泄不通,诸人只能下车。

诸人都背着自己的考箱,除了陈定与陈宓兄弟两个还能够直着腰,其余人都苦着脸弯着腰——那考箱太重了!

里面不仅有这几天的吃食还有棉被等等要过夜的东西。

有仆人提灯笼,有仆人专门清道,用强壮的身体清开一条路让陈宓等人进去。

跟在众人的后面,陈宓内心是有感慨的,这些读书人,寒窗苦读多年,面临的竞争却是如此之大,也不知道支撑他们的信念是什么。

就科举考试难度来说,宋朝虽然比唐朝简单,但却比明清要难多了。

在北宋初年以后,录取比例不断下降,到南宋开禧末年的录取比例为1/300,300名参考者中只有一名能通过,被称为贡生。而贡生资格不是终身的,只有三年有效,到了下一次,又得重新参加解试才行。

而后世明清科举想通过第一道龙门,门槛其实要低得多,清代参加第一级考试(乡试)的参考人数多达百万,最终录取人数为10余万,通过率约为1/10,而通过第二级考试的人数每年约为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