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0 位置转换(3 / 3)

赛点 磨砚少年 1181 字 6个月前

将上旋抛物线完全拉起来,落在内侧浅区的发球在反弹之后高速旋转持续上扬。

挤压击球空间,这是目的之一。

抬高击球点,这是目的之二。

在今年北美夏天硬地赛季,费德勒经常切入底线之内抢发球,“SABR”更是引起诸多争议,但在美网赛场没有能够奏效,半决赛遗憾输给高文,这也让费德勒调整自己的战术,没有继续坚持这一套。

进入室内硬地赛季,费德勒的接发球站位非常接近底线,但很少很少会持续上前抢点,几乎杜绝。

于是,这才有了这一记发球。

高文笃定费德勒不会切入底线抢接发球,于是利用强烈上旋限制费德勒,大概率事件就是切削推挡。

因为这样的击球点不好发力,哪怕是费德勒的单手反拍也不容易控制,切削确实是更合适的方式。

偶尔,费德勒还会利用这样的切削回发球搭配突然上网,往往也能够取得奇效。

球场对面,果然——

费德勒切削了。

切削,这是预料之中的;但线路和落点,却打破预期。

这一局里,费德勒的专注和状态确实非同凡响,大脑高速运转,整个思路也完全打开,稍稍放开身体后,单手反拍一切一档。

然而线路,却没有选择常规的中路推深,也没有顺着移动方向反斜线推向高文正手,而是利用拍面角度和手腕配合,虚晃一枪,骗过高文的预判,轻巧地完成卸力,切了一拍下旋,推向高文的反手。

斜线。

深区。

外撇。

这一拍反惯性反重力反趋势的反手切削,对腰腹核心力量以及手腕细节控制提出难以置信的要求,从高文和德约科维奇比赛的赛点得到灵感,反其道而行地打破常规,成功破坏高文的第二拍进攻衔接。

网球,朝着高文反手位摇摇晃晃地飘了过去,宛若一抹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