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8 势不可挡(3 / 4)

赛点 磨砚少年 1169 字 2023-04-27

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其中一种策略;而这一次,纳达尔又再次改变战术。

提拉、绕头、纳式上旋。

网球,高高扬起,过网高度应该在四米到五米左右;强烈旋转将所有阳光卷起来,模糊为一团光晕。

然后,下坠、重击。

直线。

又又又是直线。

连续第三拍,两位球员在点对点的位置通过不同的击球手法施加压力,看似没有变化的击球线路却将强强碰撞的对抗强度缓缓提升,神经完全紧绷。

深、重、转。

这就是纳达尔绕头上旋的典型特性,在罗兰-加洛斯更是得到完美展示,尽管纳达尔没有追求压线效果,但落点够深,旋转直接朝着高文的脸孔旋转靠近,近身压迫的挤压感层层叠叠地扑面而来。

呃啊。

高文必须后撤,面对这样正面挤压的纳达尔回球,如果强行击打反弹球,大概率结果就是高射炮——

费德勒做过诸多尝试,但成功几率依旧无法令人满意。

后撤。

调整。

让位。

高文连续小碎步撤出空间,视线锁定那枚高速旋转的网球,一边移动一边感受着持续不断的压迫感。

同时,伴随着旋转的释放,击球点还在持续升高,从腰腹到胸膛再到肩膀,还没有来得及眨眼就已经持续上升,朝着头顶高度突破,机会转瞬即逝。

然后——

后撤之中的起跳,正手摆出大鹏展翅的进攻需姿态。

腾空,挥拍,击球。

通过跳跃的姿势,找回合适的击球点,在胸口附近挥拍出手;通过跳跃的姿态,将身体重量叠加挥拍。

高点进攻。

高文没有再继续僵持也没有被动防守,而是在困境之中突然提速打破平衡,凭借高点进攻暴力出击。

全场,瞠目结舌。

正手,反斜线,瞄准纳达尔左侧的正手位展开锤击。

暴力。

释放。

一声怒吼宛若平地惊雷般炸裂。

纳达尔意识到危险,脚步才刚刚启动,却已经太迟了,视线余光捕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