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论大明宝钞的可行性(2 / 3)

“比如说,皇爷爷让宝钞提举司印了一万张,一贯的宝钞。”

“一张一贯的宝钞,价值在一两银子。”

“但是宝钞提举司的储备金银,并没有一万两。”

“到时候手持宝钞的人,来兑换现银了,我们给不出足够的现银兑换,自然贬值了,甚至没有价值。”

朱炫说完了这些,便往皇爷爷看去。

眼神里带有期许,想得到皇爷爷的认同。

朱元璋听了,陷入沉思。

朱炫这番话,并不难理解。

大明宝钞,相当于一个信用凭证。

拥有宝钞的人,可以随时兑换金银,或者铜钱。

但是印的宝钞多了,储备的金银铜钱不足,多出来的宝钞,差不多就是废纸一张。

企图用一张废纸,来代替真正的金银铜钱,几乎不可能。

毕竟纸的价值不高。

“乖孙认为,咱应该怎么做?”

朱元璋把期待的目光,落在朱炫的身上。m.bīQikμ.ИěΤ

朱炫说道:“孙儿认为,大明宝钞不能随便印,也不是想印多少,就能印多少,需要根据我们储备的金银数量和价值,还有货币具体的流通情况,来印相应的钱,才能保证其价值。如果宝钞脱离了储备金银,脱离了市场流通实际,印得越多,越不值钱。”

朱元璋微微点头道:“乖孙说的都对,但咱以前印钱,是因为大明国库的钱不足,想用这种方式来填补开支。”

朱炫说道:“现在皇爷爷有钱了,完全可以重整宝钞提举司,重新发行宝钞,树立起朝廷的信用,再保证足够多的准备金,宝钞就能和铜钱、金银一样,用于正常消费。”

这样听起来,似乎还不错。

但是做起来,还要确立一个,完整的纸钞体系,过程麻烦得很。

“按照乖孙的说法,不如直接用铜钱和金银来交易?”

“一张纸,让人很不放心。”

“纸还容易损毁,失去了价值。”

朱元璋已经被大明宝钞伤透了心,做过多次调整,都没办法稳定下来。

到了现在,宝钞虽然继续发行。

但基本属于摆烂状态,不管有没有人使用。

不过现在大明有钱了,宝钞的价值,又确实上涨了些,购买力提升了不少。

历史上的大明宝钞,地位一直很尴尬,到了明中叶之后,基本没有人使用,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