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辞友、志寒(四)(2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54 字 4个月前

崔乙则奋然起身道:“董监军,你这话未免太软弱了!朝廷不修德政,风气糜烂,才造成了今日的局面,与这区区火器何干?若依此计,何不把边墙悉数拆毁,不发一厘军饷,这样更可弥补亏空!这已经是当今为数不多的善政了,再不拼死保留,我们可真就不剩下什么了。”

叶永甲听罢,大为触动,缩回烤火的双手,坚定地说:“我是不会放弃的。待风波稍稍平息,回京以后,必向皇上以死争之。”

“有几成打算?”董晟问。

“我不清楚,”叶永甲把貂袍裹紧,摇了摇头,“但……既有这华山一条道,就闷着头走吧。”

“您准备怎么做?”崔乙双眼一打转,带着试探的心思问。

“此事重大,光靠吏部做不了主,只能交由都省来议。明晖光在那儿是参政,宰相宿宗善的左右手,可以通过他干涉决策。”

“可否让在下居中调度?”崔乙问。

“你别在我面前耍这种心思,”叶永甲冷瞥他一眼,当即回答,“大敌当前,正需勠力同心,往日的恩怨暂且放下吧。”

崔乙又急忙说:“姐夫您别忘了,拉拢曾粱的差事还是我在办呢。他明晖光对此是一无所知,如何总揽大局?万一那边有了进展,这边不知配合,各自为政,怎么斗得过陈党?”

“都是借口。他在刑部,不也是你的上官吗?你把事情都汇报给他不就行了?”叶永甲有些怒色了,“还有,谈公事时,不准以亲戚相称!”

崔乙被他责备得不敢出声,却又不很服气,跟着他出了营外,心上仍在合计这件事。叶永甲和董晟走在前头,一路挑选着合适住宿的营房,不觉步行到新军的大营,几名守在辕门的士兵立刻行礼道:“参见叶大人!”

叶永甲到他们面前,端详了一番,发出几声苦涩的笑:“你们莫非见过我?”

“叶公大名,如雷贯耳,我等虽未亲睹面容,但平素总听人描述过,故而一眼看出。”其中一人说。

另一人又笑呵呵地说道:“叶公为我们讨了许多饷银,又给我等发了火器,得以杀敌报国,常常立功,好不快哉!”

雨雪尚未停下,凶狠的寒风一遍遍地侵扰,可兵丁们依旧站得笔直,紧攥起鸟枪,紧盯住四周,尽管双腿冻得僵了,脚下也不移半步,仿佛松梅一般挺立。想到这支队伍未卜的前途,叶永甲不禁心生惭愧,甚至于不忍告诉他们裁撤的消息。

‘恐怕我做越多的事,越是担负一份罪孽罢了,’叶永甲忽然有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