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内争、外制(四)(2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47 字 5个月前

太子自然明白父皇的用意,他想,一旦懿王进了皇宫,不仅更容易与叶党串通联系,还可借机拉拢群臣,让自己‘监国’的名号渐渐变得有名无实,从而动摇储位。

面临着几乎等同生死的抉择,他再不能怯懦地听命于皇帝了,必须做些什么,哪怕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

好在夜晚的这段时间没有公务搅扰,可以供他利用,太子便撇开酒色之事,召来一二心腹兵丁,与之密议。

兵丁们听了他的担忧,纷纷劝慰道:“吏部的陈大人素来多智,他必会鼎力相助,殿下休要太过忧虑。”

太子坐在椅上,摇头叹道:“自蓝侍读案发以来,陈同袍一直沉默不语,就连他所掌控的大理寺也不帮衬几分,明显是有所忌惮,不肯竭力尽忠。唉,我是不指望他了。”

“殿下,您不能这么想,”一名军士进劝道,“陈大人是局外之人,不明来龙去脉,如何帮衬?纵算帮了,不过是越帮越乱。若太子可向他说明原委,请他入局抗争,料陈公不会不给您面子。”

太子听了,眉毛松开了些许,点起一枝蜡烛:“那汝等有何办法,去与陈共胄协商?”

那军士犹豫片刻,一吞口水,尴尬地笑几声说:“我们这些人愚钝,远不比蓝侍读高明,岂有什么计策……”

太子沉闷地叹了口气,说话都哽咽了:“难道没了蓝侍读,这偌大的东宫内,就无一人替本王分忧?”说罢,又听得门外雨声大作,被呼啸的风声卷着,直拍得纸窗嗒嗒作响。

另一个军士仰头见了窗上的雨痕,忽然计上心头,抱拳禀道:“在下倒是,但需殿下亲自动身,冒着极大的风险,才可行得。”

太子擦了擦眼边的泪,摆着手道:“要想保着我的位子,也只好豁出命来了……你但讲无妨。”

那军士道:“如今正值黑夜,又兼大雨倾盆,近处亦不能辨别人面。太子可换穿我等的军衣,暗自溜出宫去,往吏部见陈同袍。若寻不到,就往大理寺去,寺卿过湘人身负重任,一定在那儿值夜。”

“好,”太子不假思索,痛快地答应下来,立刻吹灭刚刚燃烧的蜡烛,“你们快去拿取军衣,备好雨具,我等一齐前往!”

“万一这期间有人来禀事,怎么办?”有人这样问道。

“不怕,汝等且先后退,我出去吩咐。”

太子整了整衣冠,稍敛愁容,阔步推门而出,召来守门的护卫道:“本王今**阅文书,业已疲惫,这便要睡下了。汝等可速速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