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内争、外制(三)(2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35 字 5个月前

思索,说道:“考察田制这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最好仅告知数人,循序渐进地去做,万不得随意声张。”

“这是为何?”万羽之问。

叶永甲叹道:“如今百官对我等异议较轻,是因新政未开,一旦被他们见了苗头,陈党必将煽风点火,孤立我等。所以我想趁着人心还稳固之时,多做些事情。”

“但你也不必为此紧张,”他笑着拍了拍羽之的肩膀,“毕竟口信这东西,人一张嘴就能传出去,换谁也不容易防住,出事了不会怪你。另外,多带着点银两,说不定管用。”

万羽之答应过了,又见蔡贤卿上前来说:“何劳万主事出钱,我替你准备几张银票,你拿走就是了。”羽之感激不尽,随他到了班房,从他的藤箱里取出五张银票,另带了一些碎银,拢共一千两银子,都备妥当了,方才启程。

自事发后的这几日,太子都不敢离开东宫一步,深深地为外面的形势担忧。如今没了蓝渊出谋划策,更无存肇为他撑腰,使这位储君整日担惊受怕,注视着任何风吹草动,纵有侍从昼夜护卫,也觉得身边空荡荡的,像是漫步在漆黑无垠的荒地中,独自一人听着狂风的呼啸、狼群的嚎声。

他的心总是悬着,以致于酒都没心思喝下去了,只在寝房内徘徊,默数着一点一点流逝的时间。

“殿下,您想着什么呢?”耿妃就坐在床边,望着烛光下走动的影子。

“**什么事?老实呆着。”太子听到她的声音,越加烦躁。

“殿下,您可不能太劳……”

“你还多什么嘴呀!”太子火冒三丈,两步跨作一步冲上来,手指着她说,“本王到了如此境地,还不是拜你所赐!你没事告什么密?要什么名分?简直是丧门星!”

说罢,他朝着床边的柜子接连踢了好几脚,大声吼道:“还不快滚!滚!”

耿妃哪见过太子这样动怒,当即梨花带雨地痛哭起来,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卷了被子,快步向门外走去。

侍卫见状,急欲相问,太子却将门板狠狠地一关,宛如震天动地的响声。

“列祖列宗啊……”太子气急转悲,登时把头发披散下来,又哭又喊,望着太庙的方向重重一跪,颤抖的身体匍匐在地,“请你们英灵保佑,保佑我顺利继位为君,光大社稷呀!臣当初是害死了皇兄,但也是因柳贼作乱,非我之罪。纵算皇兄好好地活下去,早晚也必被他们杀害……”

他膝行一步,哭得更厉害了,连连叩头:“求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