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索书、拷臣(六)(2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52 字 5个月前

即降下圣旨:‘将存肇、蓝渊二人转至刑部狱中,供词文书仍交大理寺评议。’叶永甲听闻此诏,心里踏实了许多,可随即,新的忧虑又从心底浮现上来:素以智谋著称的陈同袍,为何到现在还无丝毫反应呢?”

“人送走了?”

陈同袍坐在吏部的班房里,仔细打点着近来尚未处理的文书,瞅了一眼气势汹汹的过湘人,见他脸憋得通红,一双眼直愣愣地瞪着。

“陈大人啊!”过湘人咬着牙说,“外面的形势已于我不利了,您怎么不管不顾?再这样坐视下去,叶贼必会牵扯太子,易储君之位,使我等皆作阶下囚矣!”

“那你先说,我们如今该怎么办?”陈同袍收拾好了文书,捆成一摞,摆到一旁的柜子上。

湘人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此案几乎可以确定是叶党一手炮制,所谓的证据也是来源不明。现在当趁刑部尚未审问之时,公开发难,极力抨击他诬陷大臣、制造伪证,只要他立论的根基被否认,一切便都迎刃而解。”

“几乎可以确定?”陈同袍笑了一下,“你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这个……”过湘人的思绪一下子乱了,磕磕巴巴地说,“这、这不是他们历来的作风?见怪不怪了。”

“思兴也太过武断了,”陈同袍轻轻地叹了口气,“万一经了查证,这些证据都是确确实实,绝非伪造,那你又怎么办?岂不是没了退路?”

“可……”

陈同袍随即一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所以我们现在还不能出声。皇上犹在震怒之际,一心搜奸查逆,疑心重重,谁敢当这个出头鸟,必然遭殃。先顺着陛下的意思,等待时机。”

“那……究竟什么才算时机?”过湘人点了点头,但还是不甚放心。

“新政,”陈同袍脱口而出,将这两个字说得无比清晰,“这件事既是他们升官的台阶,也是他们覆灭的开始。一旦开始,我等就有了操纵的可能,从中抓住一二把柄,再借此翻了蓝渊的案,是目前最妥善的方法了。”

“我明白了。”过湘人再也没了异议。

比起诏狱,刑部地牢的规模显然小了些,从湿滑的楼梯一路走下来,面对的是一道逼仄的长廊,两旁紧贴着号房,仅能容两人并行。石壁上点着油灯,四周通亮,一直延伸到远处看不见的地方。

蓝渊背着沉重的枷锁,正被两个狱吏带了来,见眼前摆起一张长凳,挡住了进路。凳子前几步远的地方,正坐着刑部主事崔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