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索书、拷臣(四)(2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30 字 5个月前

了军务的改革,致力于文政,他这不来了回复,觉得边关既然不重要了,是否该把他调回来帮一帮忙。”

“可我细想了一番,不打算叫他回来,毕竟他在边关掌握军权、藩蔽朝廷,留在那儿,对我们新政派就有好处。何况这里不缺人手。”

“那你准备叫谁去?”崔氏问。

叶永甲轻轻一笑:“到时候自有人选,崔姑娘不必担心。”

“我这句是不是有点多嘴了?”崔氏听了,不禁稍蹙眉头,小心翼翼地问着。

叶永甲先是一怔,随后又笑了起来:“夫人太过敏感了,我话里哪有这个意思。你既是我的妻子,问什么都不算多嘴,以后我还想多听听你建言献策呢。”

“看来我多心了……”崔氏一面点着头,一面到床边扶起他,“夫君,先别想这事了,且起来吃几口饭吧,别等得凉了。”

“你不吃?”叶永甲坐起身,看那桌上仅放着一双木箸,即问。

“我肚子不饿,吃不吃的无所谓……倒是你,病了这么久了,该多吃点饭,才好得快些。”

叶永甲慢慢抚着崔氏的手,说道:“我的病早就好了,只是身子素来差,一直都是这样的光景……我反正不怕它冷,且放在这儿,我和你出去走一会儿。”

崔氏拗不过,只好为他找了件絮袍披着,挽住他的胳膊,与他出了屋子。

“昨天雾蒙蒙的,下了一点细雨,”崔氏边走边说,“这青石路上滑,可别走得长了。”

“不要紧,”叶永甲紧了紧散披着的袍子,走上面前的一段回廊,“我几日憋闷在家,就让我多散散心吧。”

他走到回廊的正中央,扶着栏杆远望,俯视着面前一片寂静的池塘,怔怔地问道:“崔姑娘,你也是大户人家出身,经了许多波折嫁过来,却随我过着简朴的日子……不觉得我亏欠你?”

崔氏略一撇嘴:“我对这些身外之物不甚在意,反而看到夫君是这样清清白白的人,心里还踏实,至少我没跟错人嘛。”

“可惜我不清白,”叶永甲低下头,双手在木质的栏杆上游移,“并不能如隐士一般悠游山林,从此了无挂念地度过余生;我仍牵系于这名利场中,脱不得身,恐怕也无一个好的结局……或许叫做半清半浊更为贴切,似我这样,既得不到亨通的官运,也无一个清净的境界。”

“我不这般想,”崔氏坚定地摇摇头,“那些所谓的隐士,便有清白之身了吗?无非是消极避世,顾自逍遥罢了。最难得的,是恒定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