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羽集、宴计(五)(2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26 字 5个月前

京城里的众官员看到叶永甲权势如此之大,纷纷投入其帐下,献媚者日渐增多;而那些早早归附了陈党的,也从此对叶永甲敬畏了几分,不敢招惹了。

正当叶党弄得风风火火之际,崔乙却在家焦躁了起来。他每日都伸出指头来数,数着数着,已到了七七四十九之日了。这正是他姐姐崔氏要进叶府的日子,可叶大人那里毫无音讯,弄得他心烦意乱。只好按住性子又呆了几日,依旧没听见周差役过来报信,他这回是实在忍不住了。当即辞了姐姐,脱下白帽,悄悄走到周哥家里,问了备细。

“不是我说,崔主事这也太心急了些,”周差役直直地看着他,语重心长,“这个孝字最了不得,三年守孝,这是历朝历代定下的老规矩。您在这期间不念父母在天之灵,被人觉察了还怎么脱身?过了三年,一切名正言顺,岂不舒服?”

崔乙一摆手,叹口气说:“嗐,规矩是规矩,可我崔家的人还要活命啊!不尽快靠上叶大人那棵大树,岂有在京城的立身之本?万一……别听错了,我说的是万一!万一叶兵部撇下我姐姐,那我一辈子功不成、名不就,更对不住父亲的在天之灵了。”

周差役挠挠胡子:“是这样。可你要日后做官,这方面的非议少不了。”

“我怕什么非议?”崔乙冷笑,“当时周哥你带我去兵部衙门的时候,那些书办胥吏把我当怪物一样看,无论什么脏水全扣在我头上;我在城外给孩子教书,都要听人家嚼不烂的嘴皮子,受他们的冷眼。说实话,没了这些人,我耳边清静了,心里头还不习惯呢。”

周差役纳罕了,探着脑袋问:“你做官不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叫他们点头哈腰地奉承你?如果和以前一样,哪当这官……还有什么意思?”

“周哥,我做官只为着两件事,”崔乙向他竖了两根指头,“一是对得起父亲曾经的名誉,说明我这儿子并不算差,甚至要超于常人;二是建功立业,于己,是在青史上留下一笔名字,于公,也是让百姓们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周哥你知道,小弟虽是官宦之后,可从小不愿同士大夫们走近,就喜欢在市井里面晃荡,因而沾染了一小点流氓习气,同时也知道了不少民间的疾苦。我结识了不少被家父唤作贩夫走卒的朋友,他们到处奔走,眼界比我宽些,却见惯了大道上相枕的尸骨,见惯了种地的百姓流离失所,相继地饿死在田间。因此把生死看得都淡了,反而比你我还更不惧怕。”

“可如今你富贵了,不把那些朋友提携提携?”周差役十分感兴趣,接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