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羽集、宴计(二)(2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39 字 5个月前

写好的文书一折,示与众人看,“若同意的,就在下边写上名字,联奏上陈。”

小太监恭敬地领了命,吩咐众大臣依次来写。太子紧紧地盯着奏纸,但那上面填的名字竟越来越多、密密麻麻,‘陈同袍’、‘曾粱’、‘叶永甲’……这些朝廷的重臣无一例外,只有少数几位仍站立不动,不肯签字。

太子带着万般的疑惑,收起了这封奏章,当即下令各自退朝,自己回宫准备面呈皇上。

“陈大人。”

陈同袍正在通往吏部的甬道上慢步走着,忽听得背后有人叫他,一转身,见正是新兼了御史中丞的葛明为,笔直地立在拱门之下。

“哦,您有什么事?”陈同袍远远地打了个揖。

葛明为走向前来,渐渐显出一副忧心忡忡的面孔:“陈大人,今日朝议,明晖光能够推选,实属莫名之事。看那个叶永甲如此支持,必是为其党羽。为何您不去抗争呢?”

陈同袍笑道:“不必这样说。依彼之见,我们恐怕也会被视作结党营私啊。”

葛明为把剑眉一竖:“不然!我等虽是结党,却不为私,为的是造福天下,执行圣人之道,乃世人所谓君子之党,以道义而聚;至于那个叶永甲,我亦有所耳闻,平日所行,虽也口口声声黎民社稷,但却欲以革新之名尽代今政,议论偏激至极,全无一点淳厚持平之心!这圣贤书大抵是学进狗肚子去了!”

“您这一番议论也错了。”

“我……错在哪里?”

陈同袍一面走着,一面言道:“所谓君子之党,从不与小人争一分利益,见人骄恣而不怨,见人自矜而不愤,只有‘直’一字而已。今日若愤然谏言,不仅坏了朝堂之和谐,还会落人以口舌,这并非君子的处事。”

“陈公真是高风亮节,”葛明为像看圣人一般地望着他,两只眼睛都泛起了泪光,抱拳的手握得更紧了,“在下由衷钦佩!葛某入仕这么多年,只叹世道沦丧、人心不古,终寻得您这样的真儒士、真君子,此生将见圣贤之治矣!请受在下一拜!”

说着,他便将要跪下,陈同袍连忙拽住,拍了拍他的胳膊道:“大人的真心,同袍领受了。但这跪,只可跪天跪地、跪父母、跪皇上,我是万万受不得的。”

葛明为哪还肯违背他的话,直直地站了起来,又说了几句感激的话,陈同袍一一笑答,之后才作了别。

陈同袍回了吏部,见过湘人坐在二堂上,黑沉着脸,顿知其心想何事,便有意问道:“思兴为何闷闷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