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巧议、化争(二)(2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69 字 5个月前

根手指:“三万两,何如?”

廉崇文不情愿地轻轻点头:“能接受。不过户部不答应,您也没办法呀。”

“办法有的是,”叶永甲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户部不答应,可以通过中书省来压他。待叶某把消息禀报给柳丞相,由他召集我等在都堂商议一番,议定之后,便下明令,量户部不敢违抗。此事一成,您就可以到大殿呈递国书了。”

“国书?”廉崇文发出了一句突兀的疑问,随后又点了几下头,“哦,哦……”

“怎么?国书不是您一开始就要求呈递的吗?”叶永甲冷淡地问道,力图让这句话听起来不那么像追问。

“是啊,里面尚有一些条款,日后再议,日后再议!”廉崇文忽而愁眉,忽而微笑,样子十分怪异。

叶永甲心知其意,便不再细细追究,只是说道:“我等这般讲开了,心头便畅快许多。好了,事情都谈完了,你我没了心结,可以放心回去了。叶某不便为使节提供住处,还请谅解。”

廉崇文起身笑道:“无妨,无妨,在下随身盘缠不少,到城内找家酒店,不是难事。这几日苦些累些没什么,只指望大人能够鼎力相助!”

二人相对行了礼,因此别过,走出了户部衙门。

“你真的打算上报柳镇年不成?”蔡贤卿推出椅子,疑惑地看着叶永甲。

“是的。”他拂了拂椅背,回答得很是简短。

“廷龙可真是糊涂!”蔡贤卿拍打着手上的灰尘,仰天喟叹一声,“但凡能办妥谈判的事情,那中书省的位置本是您定了的,这么一搞,成败俱出柳氏之裁断,不显得你一味听命,碌碌无为了吗?现在省臣没一个争的,是相信你的才干,怕争不过你;可一旦行出此事,进中书省的人员就有了悬念,那时候不争成个血流漂杵的局面,才是奇事哩!”

“我倒是可以等着皇上的明诏下来,准许我行使大权,”叶永甲听到这样的质问并不高兴,冷冷地回答,“但我强行按着曾粱的头,逼着他认了三万两,将导致怎样的后果?他那股邪劲,不把我生吞活剥了,根本不算完!冒着这样的风险,不如听取柳镇年的意思,他是丞相,命令下来都心服口服,省了多少麻烦。”

蔡贤卿道:“干大事者不惜身,你这是什么样子?千载难逢的良机,说撒手便撒手,省臣的位子不想要?”

“省臣嘛,”叶永甲鼻子里哼了一声,定定地看着他,“被柳党使唤的奴才而已。我们在哪里都一样。”

蔡贤卿看着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