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六)(1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42 字 4个月前

过湘人自认是了解陈同袍的,在他看来,陈侍郎口中所谓‘识书写字、聪敏机智’的意思,无非就是为他找一个甘愿为其所用的棋子,以及传宗接代的工具,仅此而已。湘人对陈同袍这超脱世外的冷静早已习以为常,但如今与他交流过一番后,却仍感到不寒而栗,把浑身的酒劲都驱散出来了。

他走下酒楼,和店家付了酒饭钱,到街上吹了吹风,脑袋顿时不晕了。湘人觉得这样还算不错,起码不会打搅自己做事了。

他在府中只歇息了片刻,便开始到处问访,声称自家朋友打算纳妾,请人帮忙介绍几个长相标致的女子。适逢朝中一名官员方迎了妾室,便与之言,一家媒婆曾上得门来,告知西城有一位宋姓商人,经营的产业本大,养有三儿四女,但因近年光景惨淡,愈发堕落,穷的一塌糊涂。因在外面还欠了不少笔债,卖桌卖椅,仍不抵用,便想着将三女儿卖出去当妾。但这商人又极执拗,不肯放女儿到平常人家,非得是达官显贵才可。并讲了他女儿的诸多品性,与陈同袍的要求一一吻合。

过湘人大喜过望,即将此消息报知同袍。同袍听罢,急命奴才往西城问询情况,与那商人相见。后者听说是陈侍郎有意纳妾,不禁连说了几个‘好’字,恨不得立刻把女儿装进车上,送到陈府。奴才见其如此热情,深怕折了他的兴致,只慢慢地说道:“我家主子不是无情的人,但他终要面对官场上的腥风血雨,对家里人的要求自然严苛一些。您老的女儿不仅需百依百顺,还得捋清时势,甚至要有为老爷必死的觉悟,才能胜任。若陈老爷满意,自然忘不了员外的情儿,年年给这边送银子来。”

宋商人怎还顾及这些,听一句就奉承一句,发誓绝不让陈侍郎失望,便打发着这奴才走了,自去屋里面教导女儿。

三女儿自从听说要去别家作妾,一直哭得昏天黑地,双眼血红,谁也阻拦不得;待得三五日后,渐渐哭得疲了,脸色却蜡一样黄,饭菜也咽不下口,声音越发嘶哑,叫她母亲泣不成声,其父更是心烦。

这日宋商人来内室找女儿说话,告诉她已定了吏部侍郎陈同袍家,待一切尘埃落定后,便来派人相迎。

三女儿知道大事已不可挽,只是低头抽泣,不吐一字。

宋商人喟叹道:“如今家境愈衰,若这样苟活下去,我等只能混到乞讨的地步,对你来说,更是摧残。不如寻个上等人家,地位虽差一些,可衣食尚且无忧,你就勉为其难罢。”

三女儿不作争辩,抓着被子,发出颤抖的声音说:“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