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抗政、势敌(二)(1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33 字 4个月前

晏良听罢,方才豁然开朗,频频点着头,喝了一小口茶:“还是兄长胜我一筹,愚弟太急躁了。”

“你在大理寺办事,更不可如此毛躁,切记日后要沉得住心,莫再犯这样的错误。”晏温语重心长地说道。

“愚弟明白。只不知兄长接下来想怎么干?我心里还没个准数。”

晏温叹道:“若要与之抗衡,必须建得一件大功出来方可。他这次弄得动静不小,还有叶永甲那个能臣相助,竟成就了一番大业,属实侥幸。若吾等空言仁政,不兴大举,迟早要被他夺了位子。所以我也盘算着施行新政,革除国弊。”

晏良略微抬起了眼皮,似乎已经明白了他的心思,但仍问道:“如今处处都是顽疾,难以尽数医治。不知兄长想从何处下手?”

“我早先就与你说过,”晏温站起身,去身后推开了槛窗,“本朝之所以日薄西山,愈发动荡不安者,与军事毫不相关,皆由内政引致。钮远等人不解这个道理,反孜孜于边关事务,置天下生民于不顾。银子连年收不上去,国库紧张,还要给他们整饬军备,亏空岂不是一年多如一年?”

晏良答道:“兄长说话一直是有道理的。钮远毕竟是军府出身,未历科考,眼光总不比我们这些门第文人。”

“你以为那些文臣文官就好了?大错特错!”晏温一拍窗台,“他们一个个自诩清高,平日只以卖弄笔墨为务,一点也想不到国家大计!就因我当年投靠柳公,他们便常常唇舌相讥;后来虽不敢了,但也视我如奸佞。岂不知只有柳公这样的角色,才能一振纲纪!腐儒不懂先贤的道理,愚昧地读着死书,反说我背弃礼教、不忠不义……真是令人寒心。”

晏良同情地望着他:“兄长一直以来都不容易,愚弟知道你的真心。”

晏温摆了摆手,顾自说道:“可我不去理会。只要先儒的理想得以实现,我

什么骂名都可以背,什么声音都可以忍。到了今天,终于可以一展宏图,不必再等了。”

“如今地方上民情彪悍,长官胥吏亦以狡黠为术,上下欺瞒,恨不能杀人掠财,国家哪有不乱之理?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搞什么改革,都是奢谈而已。风气不正,无论是多好的善政,被下面办事的人一折腾,到头来只会闹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所以改革之前,必须要匡正风俗。我看圣人的书上说,周时的百姓不乏才智,淳朴多识,就是乡间耕田的农夫,也懂得一点礼教文学,故而各方诸侯以人口为强国之本。今日自私奸伪之学流毒天下,再无人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