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会商、观谋(一)(2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42 字 5个月前

文书,放在叶永甲面前,“中书省派来的书办说,这是那些番人自行议址的文书,奉相甚为满意,让您发到宁河县,由底下的人对照完笔迹,便可开工建厂了。”

叶永甲一下子紧张起来,眼睛直直地瞪着他:“他们……选了那里?”

蔡贤卿默不作声,只是指了指文书上未揭开的封皮。

“不会……”叶永甲的心里开始咯噔乱响,他急忙接了过来,焦躁地撕扯开后,用目光极快地扫了一遍,他岂能不注意到其中醒目的两个字——‘北塘’!

“吴思经……吴思经……”叶永甲轻轻一拍额头,懊悔地念叨着这个名字。

“真是北塘了?”蔡贤卿扶着他的椅子,表情严峻。

“北塘,”叶永甲生怕他看不清楚,拿根手指在这两字附近徘徊,“吴思经前几天回去,必然是向他们假传了什么话,欲借此事逞其奸谋!若这四座火器厂均设在北塘,将不知有何等祸事!他想干什么……”

“蔡侍郎,我真佩服您老!”他脑子一时转不过来,便转身拽着蔡贤卿,“悔不听当初之苦谏……”

蔡贤卿叹道:“木已成舟,今日再说什么都晚了。你的思路对,该想想他要干什么,怎么防备,才是如今紧要之事。”

“我等在此猜疑,能猜出什么来……”叶永甲死死捏着眉骨,烦躁地闭起了双眼。

“那咱们就别闷在京里,”蔡贤卿冷静地说,“反正奉相已经批了,这几个厂建在北塘是无疑了。不如你我拿着这封文书,亲自交与宁河县审对,正可去那儿试探试探吴思经的心思。”

“吴思经狡猾非常,我等不知其计,贸然前往,恐怕会被他耍得更厉害。”叶永甲颇不自信。

蔡贤卿却是不屑一笑:“此子不过一番人耳,远涉天朝,岂能比我等官场中人谙熟情势?我前几天看他,也是心浮气躁,喜怒形于色的人,并没有多少伎俩。你信不过自己,还信不过我这看人的本事?”

叶永甲沉思一阵,登时拍案道:“好!我们两个就去宁河!”

自那天下完一场大雨后,整个宁河县的天气都好转了不少,到处风和日丽,微风习习,太阳也愈发照眼了。宁河的县令官听闻朝廷这几天的动静,料想以后要管的事情是越来越多了,便特别珍惜眼前这闲逸的日子。

时值中午,他正坐在县衙门的大院内纳凉,散着半边衣服,摇起蒲扇,和几个朋友聚在一处喝酒、打牌戏。

“来,继续赌钱!”县令一面吆喝着众人,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