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二)(2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55 字 5个月前

岂有实话?”

史修慎也站起来,拍案道:“既无人证,更无物证,那这就是孤证难立!”

“证据不证据的,有嫌疑,带走了再说!”卢太监吹了吹手中的拂尘。

“史某说过了,禁军只听从皇上一人。皇上惟言搜查介文武,没说要另外抓人。你想调我的兵,当场写个请示,让沈总管呈递皇上批准!”史修慎双手撑定桌子,一双虎眼直直地逼视过去。

卢信忠何曾见过这个架势?他胆怯地将左手移开桌面,脸上也闪过一丝畏惧,气性因此消去了大半。

“你写不写?”

“我……我不写!”卢太监还有意保持着愤怒的腔调,只是不敢太放肆了,“这样那样,全由着你们折腾去!”

说罢,便负着气走到屋外,叫随从的小太监:“起轿!咱回去给大总管交差!”

二人忙跟出来,叶永甲半拦半送地劝道:“查证之事尚未完结,望公公留步。”

“嫌犯都可以说话了,我还留什么呀?走!”他一摆手,便大踏步坐入轿内,帘布卷上,小太监们一摇一晃地抬着走了。

“恭送卢公公!”史修慎望远处抱了抱拳,在阳光底下显出手心手背透亮的汗珠。

“辛苦明真兄!”叶永甲对着他弯身就是一拜。

史修慎哈哈大笑,旋即拍几下他的肩膀:“你还真别谢我,是这阉人不知天高地厚,来顶撞你这个柳镇年的门生!不过嘛,谁被这样死缠烂打都不好受。”

“这个太监是干什么的?气焰如此嚣张,比沈总管还厉害。”

“你不在禁中,当然不知这厮的来历。他今年四十余岁,原本乃济南前知府王处定的家奴,后因犯事被逐出府,苦无生计,便自宫来京里作太监,一直混个杂职,并无多少建树。可近年被沈竟赏识了,虽未迁任,然常常侍立左右,出谋划策,深得喜爱。此人阴狠歹毒,盛气凌人,但肚子里有墨水,才智过人,若不是我以地位压之,仅凭口舌难以取胜。”

叶永甲记在心里,点了点头,便与他回到书阁中,再次坐下了。

“对了,廷龙方才不是问……”

“明真兄又一次救了在下的命,那种话……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叶永甲低头叹道。

“不,我也正想与你吐露心声。”史修慎道,“当日介文武跪谏一事,我是想着,一来对得住皇上,二来更对得住天下人期盼的新政。如果劝他们回去,一拖再拖,将误了国家大计!况且介文武那样尸位素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