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一)(1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60 字 7个月前

蔡贤卿立刻展开了行动。他了解完那封上书的情况后,就先去登门拜访了几位乡绅,所说的话一律是:“新政将要施行,但并非像镇江那样激进,准备分你们的田。只是拿官府的余财救济些贫民,开垦点荒土,碍不到大家的利益。况且万郡王已然准许,就容卫怀顺势而为吧。”此等为卫怀开脱之语,着实令乡绅们释怀不少,不再将新政视作洪水猛兽了;加之这是蔡贤卿面子,不得不给,便都勉强答应,没一个说不拢的。

至于官府里的人,蔡贤卿则只派人递去书信,写道:“卫怀思立新政久矣,百姓闻之,必然欣悦。若无故驳回,万一激起民变,恐怕问责到诸公身上,其罪难以承担。如今郡王不背信义,乡绅亦无反对之由,不如顺水推舟,暂观形势。”各处要员看毕,也虑其中利害得失,颇以为然,更坚定了不反新政的念头。

万和顺本想借助下头的力量把这新政的事压住,谁知这奏章没受到一点阻力,便来到了他的面前。尽管有少数官吏提出了反对的声音,但权要们还是认可书院现在的举动的,万和顺只好把愤怒咽下肚去,吞下这个自酿的苦果。

虽说官府仅仅是暂时的妥协,但他感觉纵容事态这样发展下去,早晚要出乱子。万和顺在散会后并没离开,而是将胡契单独请到偏殿谈话。

“那些官员都是我提拔的,口口声声说是我的心腹,一碰见大事,纷纷作鸟兽散,各怀鬼胎,真……真白养他们啦!”万和顺气得一摔衣袖,大声骂道。

胡契连忙掩住殿门,上前劝道:“郡王既立言于前,自当践行,何必后悔?卫祭酒不过腐儒之见,我等手握兵权,必不使其兴风作浪。”

“话虽这样说,但要留这个书院一直在南京,隐患无穷啊。”万和顺捋须长叹,“需速斩此祸根,还我治下一个清静。”m.bīQikμ.ИěΤ

胡契道:“他们既然要步步为营,咱们就步步紧逼,让对方没有喘息的机会。”

“讲来。”

“一面催促各州县抓捕书院贼党,呈围剿之攻势,一面逼令卫怀扩大新政,若他不答应,就向百姓宣张,以恶其名;若他同意了,就布告广大官吏、乡绅,调动他们心中恐慌的情绪。如此,自然不敢顺从书院,却站到我们这边了。此两全其美之计,郡王以为如何?”

万和顺顿时喜笑颜开:“没想到你胡尚书竟真出了一条奇计!没成想平日里和和气气的人,也学了这一肚子坏水!好,就按此去办。”

胡契正色道:“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