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四)(2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55 字 7个月前

府台坐治苏州,名号青天,善政若立,则尽三吴人物,不足称也。兹列其中建言如左:……’wwω.ЪiqíΚù.ИěT

知府看到这里,逐渐放心,那些建言反倒不用仔细看了,他略扫过几眼,便直接找到最后一行字。

‘诚能施行一项,则万姓同福,泽被远矣!经历司知事宋章再三拜上。’

知府从容地将信一合,传与诸位心腹阅看,众人反而摇头不解:“他宋章所提要求也是苛刻,恐难满足,大人为何不以为意?”

知府笑道:“这就是王镇圭主意的妙处了。它书院若铁了心要为百姓伸张,必挟此时之威,举臂号呼,率万千百姓进逼衙门,伏阶血谏,何必还按规章行事,仅仅递来一信,妄图和平解决?此乃其不敢得罪官府,寻求合作的意思。”

“那……”

“那本府就为所欲为喽,想按下这篇上言,轻而易举。”他手中攥着信的封皮,得意地说。

“来,庆贺我们书院重返正途!”朱澈高举着酒碗,异常激动地喊道。

“庆贺,庆贺!”众人亦举碗附和了几声,旋即将酒一饮而尽。

“朱先生一力促成此事,功劳为最,镇圭再给您满上一杯!”说着,王镇圭离了席,抱起壶,给院长斟了个满盏。

朱澈喜笑颜开,拍了拍他的肩膀:“此话何来!若无王公与宋知事与官府周旋,书院岂能撇弃夏元龙之歪理,以至今日之盛况乎?休要谦虚。”

王镇圭听罢,转头望着宋章一笑:“哦,在下忘了,宋知事也一样该敬!”

他大步走到宋章的面前,正欲为之倒酒,宋章却极力推辞:“某在衙门皆托胥吏之力,并无才干,实无一用,焉敢自居有功?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如此连拒三回,朱澈便在旁劝道:“王公既有如此美意,先生就坦然受之吧。”

宋章只得就范,一口饮干,遂笑请镇圭入座。

朱澈连忙叫人抬上宴席,摆设佳肴,水陆具备,众人执箸即吃,相谈亦欢。

酒过三巡,镇圭余光瞥见宋章微醺,已有醉意,便侧过身去,斗胆相问:“我听您说‘公务皆托胥吏’,果有此事?”

宋章一边直把肉往嘴里送,一面言道:“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宋某不谙政务,惟书办文吏鼎力协助,除他们外,再无别人可信。”

王镇圭面露担忧:“这些胥吏打小混迹市井,皆是奸猾贪赂之辈,若将政事全托与他们……恐怕将来会有危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