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六)(1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84 字 7个月前

晏温回到家中,叫奴才拿来便服,刚换穿上了,便听屋外有叩门之声,便道:“进来。”

那人稍稍开了一道门缝,遂从中挤过来,朝晏温一鞠躬——此人乃是他的心腹。

“何事?”晏温问道。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他二话不说,自怀里拿出一张书信来,交到晏参政的手上,紧张兮兮地看着他。

晏温揭开信,一眼就看见里面裹着的一枝金箭,心中大惊,回顾其心腹。

“我不好说……您再瞧瞧信。”这心腹的双脚往后缩了缩,低头说道。

晏温不再看他,随即打开信,上面但写了几行小字:‘太子前日与某出猎,言及谋逆之事,深为恐惧。与之结党者二人,惟孙斯庸、章唐卿也,不足大惮;然纵其笼络司禁,密逞阴谋,久后终可为患,望参政思之。今以太子金箭为证。徐王敬呈。’

晏温沉吟不语,折了书信,与心腹说道:“证物留下,徐王的信就先烧了吧。”

心腹疑惑不解:“徐王向来谦虚恭谨,又与我等亲近,断不可能造谣生事,望您三思。”

“这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事情,”晏温皱起眉,“太子若要谋反,京师内必然人心骚乱,柳将军和皇上则不得不回来稳定大局,南京之事岂不前功尽弃?”

“烧吧,”他拿信推着那心腹的手,“仅凭一人之言,疑到太子身上……有失臣道。”

心腹答应一声,便揣着信下去了。晏温转而望着窗外,远处的火光映出他愀然的面容。

明日早晨,晏温还是打算按原来的计划行事,即着人通知宰相陶玄道,令其派遣使者,授孙惟高参政一职。

孙惟高却仍在思来想去,听得外面使者要进来,焦急无措,最终认为是当以大局为重,先辞了柳党的任命,稳固住团结再说。既下了决心,他便吩咐下人,迎接使者入内。

来使见惟高在此,正欲宣读敕令,孙惟高却先叩首道:“万望来使听吾一言,再行宣读不迟。”使者大为惊诧,问是何缘故,孙惟高答:“中书省素来选用贤人,在下愚钝至极,难以荷任;其次,在下仅于翰林充职,权小名微,若骤升省内,诸同僚绝不心服,恐会引发争执,不利朝政。为社稷大业计,某愿暂辞任命。”

“这……”使者握着手里的诏书,十分难堪。

“万请来使收回成命,方不负晏大人一片好意呀。”

“那我回禀陶相和晏参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