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任旧、诈举(一)(2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088 字 7个月前

陆放轩登时严肃起来:“前时还以为罢官了事,怎闹成这般田地?”

“不还是柳……”奴才脸上做了个怪模样,不敢接着说了。

“万郡王没反应么?我记得人散后,他有些生气。”

奴才看他接了话,自知成功了八九,便笑呵呵地答道:“这是当然。郡王以黎民社稷为忧,凡国之志士谁人不怒?”

“郡王寻我何干?”陆放轩问。

话渐投机,奴才便不避讳,大胆说出来了:“清君侧。”

陆放轩身子稍震,然后捋着胡须,频频摇头。

“陆大人,唇亡齿寒,古往今来之固理也。今斩一翰林,复斩一尚书,日后必然斩至越府头上,您不会不知。”这奴才道。

陆放轩这才浮现出一丝笑容:“你这奴仆聪明。回禀你主子,在下愿就此义举。”

在危急关头,二公的意见竟出奇地保持了一致。他们也许将宿怨真正抛弃了,让这次的联手愈加稳固似的。

但不着急,他们还要决定日期。通过散朝那一短暂的闲暇工夫,二人先后几次密谈,都不曾引起柳党的注意。最终将日期定在了四天以后,并且决定出了一个周全的计划:天晨,陆放轩赴城外营寨视察;约午时末,动员万府军兵;约未时初,调拨宫内守兵、城上官兵;直到亥时初,带兵涌入府邸,假托圣旨,诛杀国贼;子初,收拾残局,安抚军心,处理柳党诸人。HTtρs://Μ.Ъīqiκυ.ΠEt

陆放轩打道回府,郑师严从里面迎出来,二人走进屋内,奴才给掌了灯。

“万和顺让我在城外干等,”陆放轩脱下锦袍,“等他城里举了火来。”

郑师严没觉出他有抱怨的意思,反而深表赞同:“我们的兵大部驻扎在城外,您托视察之名,前往动员,晚间内外夹攻,岂不善哉?”

陆放轩愤恨地揪下一根胡须:“郑把领,你把万和顺想得太单纯了。别忘了我们城内还留了不少人,他若背信弃义,关锁大门,反咬我一个谋逆大罪,将我的兵丁收去,恐也如弹指般容易。皇帝在他府里,他想怎么干都行,而我不仅无功,性命随时都有可能交代!”

“他说什么‘唇齿相依’,实则想的是‘你死我活’。你千万别怪我多心,人是轻易不会变的,我算看透他的,所以才与他斗了二三十年,未曾落过下风。”陆放轩向郑师严解释着。

“那您答应他……”

“本官要来个后发制人!你这么办……”嘱咐过后,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