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禁学、黜变(三)(2 / 3)

清明祝 古时桥头 1102 字 7个月前

,陷于囹吾之中,你们可都知道?”

“都知道了!……”台下虽然混着一些杂声,可这句话还是异口同声地喊出来了。

“好,”夏元龙又抬高了声调,“我就不明白了,卫先生作为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难道不应该对法度有所见解吗?可却因此事入了狱!试问偌大一个南京,莫非容不下出声反抗的人?!”

“是啊!是啊!”底下的百姓躁动开来。

“那看来这官府中有抱残守缺的人,有一位阻碍我们讨还权利之人,这就是我们的知府大人!南京知府!”

台下喧哗雷动,也不怕惊扰到官府的人。杨怀绳倒是一惊,想不到他竟如此毫无畏惧。

“这位知府大人,你们看看,给你们做了哪些好事?其自上任以来,兼并不抑、民生不改,除了堵众家之言,你们细想,可有一二可称之政!他们视我们为奴才,将我们贬至一文不值,那何不让他们看看,你们都是有骨气的,是那种不可轻易惹怒的傲骨!”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说罢,台下的百姓齐声叫道“好”,在一片的欢呼声中,纷纷拥簇着夏元龙从戏台上走下来;他的眼神里满是一往无前的神气,站在众百姓的正前方,如同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带领他们朝知府衙门行去。

杨怀绳却忽然从中脱身,有人疑他欲作‘逃兵’,急拦住路问道:“杨先生难不成想跑么?”杨怀绳坚定地摇摇头:“我是要去买棺材。”于是,他也不作解释,便在人头攒动中隐隐离去。

这队伍真可称上气派。他们聚集起来犹如一条游走的巨蟒,从戏台那里穿过大路,沿着小巷,各家各户都听见了窗外气势磅礴的抗议声,几乎传遍了半个南京,才在知府衙门前停了下来。

“把卫祭酒还回来!”一些百姓叫道。

衙役见他们每双眼睛都怒气腾腾的,数千的目光投向这里,无论何人都会因此而战栗不已。

可他们秉承着知府大人的意思,不敢轻易后退,只是强逞精神,喝道:“刁民!刁民!你们忘了上次……上次是怎么收场的吗?那……那卫怀都让……让进了号房!”

“你也真有本事说这话!”夏元龙开口了,他发怒道,“我们此来,是为解救卫祭酒来的!你们有什么理由抓人?先说是‘煽动生民’,可他只算是带民请愿,何谈煽动?又说‘蓄意不轨’,敢情衙门里有人是祭酒肚里的蛔虫,连他心中的意思都摸清了?”m.bīQikμ.ИěΤ

那些衙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