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大受震撼(2 / 3)

不死心。

于是,董其昌就绞尽脑汁的想着,然后说道:“臣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可供殿下参考一二。”

朱常洛道:“讲。”

董其昌道:“臣以为此事可以交给国子监来办。成祖永乐五年时,成祖皇帝曾在南京国子监设置四夷馆专门培养精通番语的译字生。后来,成祖皇帝迁都北京之后,四夷馆就留在了南京。然京师这边就没有再设四夷馆。臣建议可以在国子监重开四夷馆,迁南京译字生来京学习。”

朱常洛听完董其昌这个建议,他眼中一亮,惊讶的看了董其昌一眼。

没想到大明还有四夷馆这么冷门的外语学习机构,这下子真是长见识了。

朱常洛道:“说说南京四夷馆的情况。”

朱常洛明显对这個古代版的外国语学院来兴趣了,他想多了解一下这个机构。

董其昌立刻回道:“南京四夷馆隶属翰林院,由太常寺少卿提督掌译书之事,设有蒙古、女直、西番(西藏)、西天(印度)、回回、百夷(傣族)、高昌(维吾尔)、缅甸八馆置译字生、通事等通译语言各国文字。在正德六年,武宗皇帝增设八百馆译诸国文字;万历七年,张居正又增设暹罗(泰国)。至此,四夷馆已有十馆!”

朱常洛惊讶的看着董其昌,这董其昌的记忆力就像是百科一样,这么冷门的事情他都能记得如此清楚。

不过,这段话中唯一让朱常洛惊讶的还是正德小可爱。正德皇帝居然增设了八百馆用来翻译各国文字,这真是有点出乎意料了。

不过,朱常洛又想到历史上的正德皇帝本来就这么好动好学,还是一位语言天才,他在四夷馆设置一个八百馆自然也是理所应当了。

当然,这个八百馆并不是设置了八百个翻译馆,而是,增设了一个叫做“八百”的全能翻译馆。

董其昌继续说道:“若殿下以为四夷馆不足用,亦可随前制新设一馆,从国子监抽调监生,培养专门的语言人才。”

朱常洛点头道:“此事孤会考虑。不过,既然孤已经有意下诏开恩科,自然不能就这样半途而废。”

作为一个合格的领袖,说出去的话即便有误,那也不能直接收回。所以,关于泰西的番语恩科,还是要举行。只不过,这时候要有点技巧,既不能引起强烈的反对,也不能灰溜溜的收回成命。

所以,朱常洛继续说道:“董师傅你的提醒,孤深以为然。不过,数科和番语科孤还是会考。孤也会考虑董师傅你刚刚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