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卫所制VS募兵制(2 / 3)

天下的老兄弟们砍去了。

显然,朱元璋是不信这些的。

所以,在他发现的卫所制度中,兵力来源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籍选兵,也就是垛兵法征兵。垛兵法征兵的规则很简单,就是从老百姓家里直接抽人。而这些被抽来的人,在后来自然而然的就被赋予了军户的户口,他们世世代代的只能当兵,没有其他出路。

这样的征兵方式,让朱元璋的军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征发来了这么多的士兵,朱元璋也自然不会让他们闲着的,肯定得找个事情让他们干干的。

而这件事就是“屯田”!

为什么要屯田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只要是因为古代的粮食产量不高,想让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养一支数量高达百万的军队,除了屯田别无他法。因为,老百姓们交的赋税也很难肩负起这么的支出。ωωw.

所以,在实行了屯田以后,明初期的军队,朝廷几乎是没有给过供给的,他们出征用的粮食,几乎都是军户们自己种的粮食。

对此,朱元璋还曾自豪的说过:“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可想而知,当初的朱常洛是多么的自信,多么自豪。

可惜,想象中的好事,总是事与愿违的。

一生都在和**较劲的朱元璋也始终干不赢这帮不要命的贪腐之徒。

在朱元璋设想中美好无比的卫所制度,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的也开始变得面目全非。高级的武官们,开始利用自己手里的权力压榨着底层军户们的劳动。

时过境迁,时移世易,受不了压榨的军户们就开始逃亡,据史料记载,在正统三年的时候,逃亡的军户数量就高达1633664人!ωωw.

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也就在那个时候,大明开始尝试着使用募兵制的制度开始招募军队。

可是,大明实行的募兵制,跟现在我们所了解的募兵制完全不是一回事。

现在的募兵制,更多的是一种合同募兵制度,募集到的军人会被随即的分配到各个**的各个兵种之中服役。

但是,大明那时候实行的募兵制度并非如此的,朝廷是把募兵的权力下放到了所需募兵的将军手中。

一开始的时候,这还不算什么。毕竟,这种募兵制度还是创造出了像“戚家军”等这样战力爆表的军队。

但是,即便如此,这也不能掩盖这种募兵制的弊端。

因为,被募集来的士兵和升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