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礼贤下士(2 / 3)

**理念不同的时候,他们甚至不惜会拔刀相向,昔日的同窗挚友,同袍兄弟就变成朝堂上的死敌。

所以,这时候皇帝的重要性就又凸显出来了。因为,他们之间虽然可以相互攻击,但是,最终裁决的时候,他们还是得需要一个裁判做主的。

于是,皇帝就成了朝廷内部之间各个党争势力之间争夺的对象。尤其是不得势的一方,他们巴不得皇帝可以英明神武圣光远照的看到他们的忠心,然后把朝堂上那帮碌碌无为尸位素餐之辈驱逐朝廷。M.

然后,他们好接替位置,继续的限制皇权,奉行“圣天子垂拱而治”的理想**生活。

可惜,这样的好事不存在的。

但凡是当皇帝的肯定是会有自己的私心和抱负的,他们也想作出一番成就,完成自己的**抱负。

所以,在贯穿大明三百年的历史中,除了前期那几位杀伐果断的君主外,后世的君主们无不是在各种激烈而又奇葩的**斗争中度过的。

虽然,明面上皇帝好像赢了不少,其实,最后输掉的都是皇帝。

因为,从始至终自英宗后,还没有哪一位大明皇帝真正的施展出来过自己的**理念,他们都是在不断的**斗争中消磨着自己的时间,抗争着自己的命运。

如宪宗成化皇帝他就因为爱了一个妈妈级的大姐,没有及时的立储,就被文官们喷的体无完肤,就连成化犁庭的功绩都给淡化了许多,到了后来他还被恶毒的冠上了口吃的罪名!

想想看,大明的皇帝居然是个结巴!这对皇帝的权威打击得有多大呀!

还有孝宗弘治皇帝,虽然是个老好人,但是在位十七年除了活活把自己累死外,好像并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功绩出来说说。非说要有,那就是一生只娶一个人,然后,也只留下一个崽。

关键,这个崽也不安分,一生都在抗争中度过,最后还把自己给作没了。

喜从天降,喜失堂哥的堂弟意外上台后,还把他最大的功劳给淡化到了极致。一场声势浩大,完全逆转自土木变之变以来大明武风不振的应州大捷,在史书的描写中,居然只死了六十八个人。而且字里行间的很隐隐的暗示他的堂哥玩世不恭不似人君。

由此可见,在黑人这一块上读书人真的是做到了脸不红心不跳,并且理直气壮,理所当然。

但是,带头黑堂哥的道君皇帝也没占多大光,除了在大礼议之争的时候,表现出了高超无比的权术手段,硬生生的把自己的老爹抬成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