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儒衫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主的心(2 / 3)

不再当僧人,毕竟僧人在中国的地位也不高,很难受到尊敬。成为儒者后,我们可以参与官僚之间的聚会,还可以收很多学生,对耶教信仰的传播再好不过!所以,你们记得务必穿上儒服。”

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每次外出,利玛窦一定会叫上几个佣人,搭乘轿子,以此来吸引大明人的注意,人们看到他身穿高级的儒衫,自然的对他也产生好奇和好感。

就这样,利玛窦的计策在这样的坚持下,果然奏效了。

南昌人就喜欢穿着儒衫的仪表,看到他这样出现,就会过来和他认识并交谈,并显示出自己友好的修养。

而与利玛窦交流过的人,也会惊叹于他优秀的汉语能力,以及利玛窦对儒家文化的知识及涵养。

就这样一个能说会道的洋儒士就在南昌出名了,出名后的利玛窦还给自己起了一个文化人才有的“字”,叫做:西泰。

这下子,利玛窦儒士的形象就更加的深入身心了,尤其是在文化包容性极强的儒家文化面前,利玛窦的长相绝对是有优势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文化认可,只要认可同一种文化,哪怕异族,儒家也都能给他同化成一族。反之,哪怕是外貌相同,血脉同源,只要不认可同一种文化,那就是数典忘祖的汉奸叛徒!

渐渐的利玛窦的名声也传到了达官贵人的耳中,进而成为了南昌知府王佐和巡抚陆万陔的坐上客。

两人在了解了利玛窦的学识和谈吐以后,自然而然的就把利玛窦当做了儒家信奉者,并允许利玛窦居留在南昌,并派手下随时保护他,利玛窦也终于顺利的拿到了“大明绿卡”!

但是,穿上了儒衫,说上了汉话的利玛窦也从来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他就是为了传播耶教的荣光才横跨九万里来到了大明。

利玛窦在得到了大明人的关注后,他为了向大明人传教,又进一步想出一些吸引大明士大夫们的高招,那就是他“神奇的记忆术”!M.

当时,利玛窦经常受邀参与官员的聚会。在宴会上,每当有官员看到这位侃侃而谈的金毛卷发的西洋人后,都会忍不住的想写个汉字考考利玛窦。

而利玛窦每次都能迅速的记住这些猎奇官员们写出的汉字,并且快速复写下来。这让在场所有人感到诧异,并称之为“神奇的记忆术”。长此以往,这件事传开后,就吸引了不少人带着礼金到利玛窦的住处,向他拜师学艺,想成为利玛窦的门生。

就这样,利玛窦的传教大业也终于打开了一片曙光。